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海岸线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大宋:从词曲开始纵横文坛畅销巨著

大宋:从词曲开始纵横文坛畅销巨著

骑驴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大宋:从词曲开始纵横文坛》,讲述主角张唐卿张桂山的爱恨纠葛,作者“骑驴”倾心编著中,本站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车辕上坐着一个干瘦的汉子,是狗子的亲二叔张桂银。“二叔,又要麻烦你了。”“啥麻烦不麻烦的,大冬天的闲着也是闲着,走吧。”张唐卿把家里的麻布被子铺到车上,抱着兰子上车后,用麻布被子把兰子紧紧的裹了起来。“哥哥,好暖和啊。”“等卖了砚台,就买两床白叠被子,那才叫暖和呢。”张桂银扭过头笑着说道:“白叠布的确实......

主角:张唐卿张桂山   更新:2025-03-09 03:4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唐卿张桂山的现代都市小说《大宋:从词曲开始纵横文坛畅销巨著》,由网络作家“骑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大宋:从词曲开始纵横文坛》,讲述主角张唐卿张桂山的爱恨纠葛,作者“骑驴”倾心编著中,本站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车辕上坐着一个干瘦的汉子,是狗子的亲二叔张桂银。“二叔,又要麻烦你了。”“啥麻烦不麻烦的,大冬天的闲着也是闲着,走吧。”张唐卿把家里的麻布被子铺到车上,抱着兰子上车后,用麻布被子把兰子紧紧的裹了起来。“哥哥,好暖和啊。”“等卖了砚台,就买两床白叠被子,那才叫暖和呢。”张桂银扭过头笑着说道:“白叠布的确实......

《大宋:从词曲开始纵横文坛畅销巨著》精彩片段


第二天,天还是黑的,张桂山轻手轻脚的打开房门,把包袱往背上一挎,回头看了眼两个孩子的卧室。

他很想进门看看两个孩子,但又怕打扰了孩子们睡觉,或者说,他怕孩子们醒了后,他要出去闯荡一番的心会淡下来。

如果张桂山推开张唐卿的房门就能看到,他的一双儿女正在通过门缝看着他。

“兰子,你确定把钱放进去了?”

“哥哥,我真的放进去了。”

“奇怪啊,为什么爹爹没觉出包袱沉了呢?”

兰子无法回答哥哥的问话。

去县城找差事,只带一百文,问题倒是不大,但穷家富路,总要多带点应急,所以,张唐卿又让兰子给父亲的包袱里装了五百文,总共六百文钱,够张桂山在县城吃一段时间了。

至于张唐卿兄妹,根本就不用愁,再过几天,砚台打磨好了后就有收益了。

何况河边上还有一块几百斤的极品红丝石呢。

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张唐卿心里也不好受,这才感受了几天父爱,就要分离了。

不过再看看身边的小不点,张唐卿又笑了,当哥哥的感觉也挺好。

天亮后,狗子没再过来,他实在是怕了打磨这个活计。

张唐卿只能亲自上阵,他干累了,兰子就帮他干一会,但兰子毕竟还小,几乎不起作用。

仔细打磨了六天后,这方被张唐卿取名为“红莲”的砚台才成型。

“哥哥,家里没面了,小米也没了。”,兰子慌张的找到张唐卿。

家里没吃食,是兰子最怕的事情,挨饿的滋味不好受。

最近几天,张唐卿一直忙着打磨砚台,也没出去买面买盐,兄妹俩都是就着咸鱼随便对付一顿。

张唐卿抬起头看了看天色,天已经亮了。

“兰子,咱们去县城找爹爹,我带你去县城吃好好。”

“县城?”,兰子迷茫了。

兰子的概念里,就没有县城这一说,自从她出生以来,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跟着两个哥哥去黑山,县城好像是很遥远的地方。

“对,去县城。”

从张家村到县城有三十里路,如果指望兄妹俩走,估计要走到中午才行。

去县城,一是找找张桂山,张桂山一进县城就杳无音讯,张唐卿实在是不放心,另一个就是要把砚台卖掉。

黑山那边虽然有专门的红丝石市场,也有不少店铺售卖红丝砚,但张唐卿的这方红莲的受众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所以,黑山是不可能有市场的,即便有人看中了这雕工,也不见得会出高价,因为毕竟材质不好。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去县城,直接卖给那些不差钱的管家小姐,只有这样才能卖出高价。

张唐卿又把狗子喊过来,当狗子听说不是打磨砚台后,才高兴的过来了。

“狗子哥,你陪我去一趟县城吧。”

“去看看大叔?”

“也顺便卖砚台,咱村谁家有驴车?”

“我二叔家就有,你等着,我找我二叔去。”

张唐卿拉住狗子说道:“跟二叔说,一来一回,我给他一百文钱。”

“啥钱不钱的,你不用管。”

狗子飞奔而出。

张唐卿和兰子刚收拾好,就听到狗子在门外大喊:“钉子,兰子,你俩快点。”

“来了来了。”

门口的驴车车辕上坐着一个干瘦的汉子,是狗子的亲二叔张桂银。

“二叔,又要麻烦你了。”

“啥麻烦不麻烦的,大冬天的闲着也是闲着,走吧。”

张唐卿把家里的麻布被子铺到车上,抱着兰子上车后,用麻布被子把兰子紧紧的裹了起来。

“哥哥,好暖和啊。”

“等卖了砚台,就买两床白叠被子,那才叫暖和呢。”

张桂银扭过头笑着说道:“白叠布的确实暖和,但太贵了,听说是极西之地的产物,一床白叠布被子要三四贯钱呢。”

“二叔,你用过白叠布?”

张桂银赶紧摇了摇头说道:“那倒是没有,不过听别人说过,白叠布中间夹了一种像木棉,又不是木棉的东西,可暖和了,还轻快,比裘轻快多了。”

“咱县城有卖的吗?”

“有。”

四个人边走边聊,花了一个时辰才到了益都县城城门口。

张唐卿非常熟悉青州古城,但益都县城却还是第一次见。

确切的说,益都县城并不是后世青州古城的位置。

益都县县城横跨阳水两岸,北岸被称为东阳城,主要是青州府和益都县衙门驻地,南阳城被称为郭,是平民百姓的生活起居场所,当然,要论商业氛围,还是南阳城要热闹一些。

张唐卿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高大的门楼至少四五层楼高,门楼上面站着几个手拿红缨枪的士兵。

门口有四个兵丁把守,循环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门口一个木架子上贴着几张海报,张唐卿看了看,全部都是海捕文书,其中一个竟然就在张家村不远的地方,因为盗采官府的红丝石,并且数量巨大,被益都县衙发出了海捕文书。

靠在张唐卿身上的兰子,盯着门口卖包子的摊子流口水。

不过,现在的包子不叫包子,而叫馒头,馒头不叫馒头,叫炊饼。

“二叔,咱们就在门口用了早食吧。”

“你们吃吧,我吃过早食了。”

车子停到馒头摊子前,张唐卿大声喊道:“店家,两笼包子,三碗面条。”

“客官,我们家只有馒头,没有包子,面条是啥?”

张唐卿尴尬的笑了笑,前世的记忆太深刻,叫错了名称。

“两笼馒头,三碗汤饼。”

“客官稍等,马上就好。”

只见摊主取了两笼馒头放到桌子上,随即把面条扔进锅里。

“客官先吃着馒头,汤饼稍后即可。”

张唐卿见张桂银还坐在车上,大声喊道:“二叔,吃点,赶了一早上车了,肯定饿了。”

张桂银也被锅里的羊肉汤吸引了,没再客气,主动坐了下来。

张唐卿夹了一个馒头,吹了吹,感觉不热了,才递给了兰子。

兰子拿过来就往嘴里塞,小嘴都被塞满了,一边打着哈哈一边嚼。


为了给张桂山治病,家里唯一的五亩地被典出去了,幸好当时是典卖,而不是断卖。

如果是断卖的话,那就是直接卖给人家,再也赎不回来了,但典卖的话,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支付典卖的本钱和利息就可以。

不过,张唐卿没有再赎回五亩地的打算,他又不会种地,只能把地租给别人种,每年收个仨瓜俩枣的粮食,还不够操心钱。

最主要的是收益太低了,他家的五亩水浇地地卖了四十贯,如果收租子的话,一年只能收到当年产出的一半左右,大概相当于一旦半的麦子,还要交各种税费,能剩下一旦麦子就算是烧高香了,注意,是麦子,不是面粉。

现在一斗小麦的售价才八十多文钱,也就是说一年才能收回四百五十文钱,收益率百分之六左右。

和现在高利贷动不动就是九出十三归相比,弱爆了。

张唐卿边剁鸡边说道:“您去找个账房的营生也挺好,我在家带着妹妹,等你在县城站住脚了,我们全家搬去县城住吧。”

张桂山说道:“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不过,你在家也要仔细温书,等到了下一科大比之时,爹爹带着你一起去闯一闯。”

张唐卿笑了笑说道:“好,到时候孩儿和父亲比一比,看看谁能中举人。”

张桂山忽然哈哈大笑起来,老子考了二十多年了,还不如你一个刚上考场的小娃娃?

“文思兄在家吗?”,门口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

听到声音,张桂山的笑容戛然而止,迅速整理了一下仪容,打开大门后,看到丁茂林站在门口。

“丁兄怎么过来了?”,说完,张桂山和丁茂林之间行了礼。

“昨日听侄子说你已经大好了,过来看看你。”

“丁兄有礼了,快请进。”

两个人进了堂屋落座后,丁茂林有点欲言又止。

“丁兄,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丁茂林做了一副为难的样子,说道:“张兄,咱先说好,我只是中间的传话人,希望你能见谅。”

张桂山感觉有大事要发生了,但面色依然平静,示意丁茂林继续说。

“昨日晚间,古林村的林同年找到我,让我给您带句话,他说,他家女儿配不上您的公子,希望两家能解除婚约。”

丁茂林一直在看张桂山的脸色,当解除婚约这句话说出来后,张桂山变了脸色。

只见张桂山胸口剧烈起伏,仿佛处在爆发的边缘。

过了半盏茶时间,张桂山才冷哼道:“林岳什么德行,我清楚的很,这是看我家要败了,舍不得把闺女嫁过来了。”

“如果我不同意呢?”

张桂山一说完,丁茂林也不淡定了,本来他不想接退婚这种得罪人的事,但架不住林岳的哀求,周炳林也从旁说和,丁茂林只能赶鸭子上架。

“张兄,三思啊,如果林家铁了心要悔婚,最后闹得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

“哼哼,我张家还有面子吗?”

“额……”

张唐卿在厨房听到悔婚的事情后,从脑海中搜索了一下林岳的信息。

林岳也是县里有名的举人老爷,已经连续当了二十多年的举人,这一科再次通过了发解试,准备动身前往开封参加省试。

张唐卿对这个从未见过面的未婚妻一点感觉都没有,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五好少年,他坚决反对包办婚姻。

他生怕老爹反对解除婚约,站在堂屋门口说道:“爹爹,解除婚约就解除吧,咱们家已经高攀不上林家了。”

“你懂什么?他林岳这是在打我们的脸呢。”

“爹爹,您刚才说,咱家还有什么脸?”,张唐卿随即转向丁茂林说道:“丁世叔,麻烦您给林家带句话,张家同意解除婚约,现在他们爱答不理,未来的张家,他高攀不起。”

不管是丁茂林也好,张桂山也罢,被未来高攀不起这句话给镇住了。

张桂山脸上的怒气慢慢的消散了,自从自己醒过来后,发现儿子变了不少。

当然,张桂山不能说了解儿子,因为每年张桂山都会外出游学好几个月,对儿子的了解并不深。

丁茂林看了看张桂山,解除婚约这件事,还要张桂山拿主意。

张桂山平静下来后,朝着丁茂林伸出了手。

丁茂林赶紧从袖子里掏出几张纸。

张桂山看了看,除了之前两家的婚约外,还有两张解除婚约的文书,林岳已经签了字,见证人一栏,除了周炳林和丁茂林以外,还有县衙的户房押司白展仁的签名。

看来林家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张桂山立刻签字画押,把解除婚约的文书递给了丁茂林一份。

但丁茂林并没有觉得轻松多少,因为他看出了张唐卿的能力。

未来的我们高不可攀,这是多么霸气的语言?虽然语言直白,也没有什么文采可言,可就指着这一句话,就能让张唐卿名声鹊起。

为了林岳这个老棺材瓤子而得罪一个新星,值得吗?

丁茂林瞬间就做下了决定,“张兄,世侄,我也是被赶鸭子上架,你们千万莫怪,你们放心,我会帮着你们宣传一下,就说是林家嫌贫爱富,主动毁约。”

“如此,就多谢丁兄了,丁兄吃过午饭没有?一起吃点?”

丁茂林看了看张家的破落样子,很想拒绝,可既然想和张家打好关系,那就勉为其难的吃口便饭吧。

“如此,那就叨扰了。”

午饭很简单,只有风干鸡烩菘菜配白面条。

当然,现在不叫面条,而叫汤饼,菘菜就是白菜,北方冬天为数不多的可以吃的菜之一。

这已经是张家一年多以来最丰盛的饭菜了,兰子端着碗不停的往嘴里送送汤饼,即便是烫的龇牙咧嘴,都不停一下。

张唐卿和狗子也好不到哪去。

丁茂林看着快要见底的汤饼,无奈的盛了一碗汤。

“丁兄,什么时候动身去东京?”

“和周兄他们约好了,三天后启程,边游学边往东京赶。”

现在是十一月底,距离明年正月的省试已经没多少日子了,从益都县到东京开封上千里的路途,至少要走半个月,如果还要在路上参加什么文会之类的,耗时更长。

“如此,我就祝愿丁兄蟾中折桂了。”

丁茂林心情大好,这是他最喜欢听到的祝福,虽然希望渺茫,但总要试一试,万一中了进士呢?

张桂山把喝了一肚子面汤的丁茂林送出门,回到家后,看到张唐卿拉着狗子,不让狗子走。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