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重回1984:我在东北打猎发家全文
现代都市连载
《重回1984:我在东北打猎发家》中的人物许大海王秀秀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古代言情,“大肥橘”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重回1984:我在东北打猎发家》内容概括:,交谈声也低了,隐隐有抱怨声传来。“贩运红参确实赚钱,就是太熬人了。”“是啊是啊,等这一段时间过去了,一定好好放松放松。”……“苍南可是贺秃子的地盘,这个许大海去苍南贩运红参,不知道会不会和贺秃子打起来?”……另一边。许大海蹬着二八大杠回到许家屯,惊起一阵狗叫声。小卖部还......
主角:许大海王秀秀 更新:2024-05-09 19:07: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许大海王秀秀的现代都市小说《重回1984:我在东北打猎发家全文》,由网络作家“大肥橘”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重回1984:我在东北打猎发家》中的人物许大海王秀秀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古代言情,“大肥橘”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重回1984:我在东北打猎发家》内容概括:,交谈声也低了,隐隐有抱怨声传来。“贩运红参确实赚钱,就是太熬人了。”“是啊是啊,等这一段时间过去了,一定好好放松放松。”……“苍南可是贺秃子的地盘,这个许大海去苍南贩运红参,不知道会不会和贺秃子打起来?”……另一边。许大海蹬着二八大杠回到许家屯,惊起一阵狗叫声。小卖部还......
吃完了饭后。
许大海打了一个饱嗝儿,穿上新棉袄,棉鞋就往外走。
王秀秀没让小婷子出来,天太冷了,她则是跟着许大海来到了院子里。
今晚月光明亮,云层稀薄,能见度很高。
王秀秀扶着二八大杠,许大海把后座上绑上一块木板子,再把大野猪绑在木板子上。
“行了,秀秀你也回屋去吧,外边儿太冷了我很快就回来了。”
“你路上多加点儿小心。”
看着许大海粼粼粼的骑着二八大杠离开了,王秀秀才锁上栅栏门,又满脸担忧的往村口方向眺望了一会儿,才回屋去了。
土路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反射着月光。
许大海骑着二八大杠路过小卖部的时候,能清楚的听到里面的打牌声,笑谈声。
一路急行,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乡里。
乡小学的门口有灯,昏黄昏黄的,一辆淡蓝色的“波罗乃子”牌汽车正停在那里,几个穿着军大衣的人正在交谈着,点燃的香烟冒着点点亮光。
路过的时候。
许大海不由的多瞅了那辆波罗乃子车几眼,现在流行的都是有头有尾的三厢轿车。
而波罗乃子是两厢掀背轿车,相当于没有车屁股,另类的设计非常吸睛。
这种车产自波兰华沙,算是同一个阵营的产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华夏很多的北方城市都能看到这种车。
很多人还用这种车跑出租。
简直是一代人的记忆。
不过进入21世纪后,这种车慢慢的就淡出人们的视野了。
“嘿小兄弟,这是你打到的野猪啊?在哪打到的啊?”
在许大海路过的时候,汽车旁边的一个高个汉子突然说话了。
许大海想着也许对方会买野猪,如果是冤大头的话就最好了。
所以停下自行车道:
“是啊,在我们屯子附近的山上打到的,你要不?便宜卖给你。”
“不要。”
许大海一蹬脚蹬直接离开了。
风把几个汉子的交谈声传了过来。
“你不要你问人家干啥?哈哈~”
“随便问问嘛,这么大的公野猪还是相当少见的啊。
让我又想起了去年在北大荒那边的农场,用狙击枪打野猪的日子了,啧啧,也不知道今年还有没有机会去一趟……”
许大海感觉对方可能是军区的人,脚下加了一把劲儿,很快就到了大富旅馆。
没成想这里还挺热闹。
两辆牛车停在门口,几个听口音就是关内人的汉子也在谈论着什么。
看到许大海后,几个关内来的汉子警惕的看看他,然后拥着本地的几个村民往院内走去。
牛车上拉着东西。
还有人坐在木架子车前面看着货物,许大海看着其中的一个村民像是熟人。
“志刚!?是你不?”
“谁喊我?哎哟,许大海!!”
一个尖脑袋,瘦瘦高高,穿着破旧军大衣的青年立马跳下了木架子车,高兴的走了过来。
“真的是许大海你啊,咱有好几年没见面儿了啊,哟,这是你打到的大野猪啊。”
“是啊,你们这是嘎哈呢?”
青年名叫赵志刚,是许大海的小学同学。
两人做了五年的同桌,关系非常好,他们念小学的时候,小学还是五年制呢。
似乎是1979年又将小学五年制改回了六年制,许大海都不念书了,也就不关注这些了。
念书的时候赵志刚也调皮的很,新书刚发下来就敢撕了叠pia几,赢同学的pia几,最后被老师狠揍,叫家长等等。
赵志刚打pia几相当厉害,用一个小pia几就能干翻别人的大pia几。
把别人的pia几干翻了后,别人的pia几就归他了。
pia几在很多省份又叫pia,面包,洋牌,宝,四角,豆腐干等等,几乎都是男学生玩这种东西,一种“片技”。
今年许大海都25岁了,赵志刚和他同学。
时光荏苒,小学时候的趣事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几个关内来的老客儿要买人参,我拿你当兄弟才告诉你的昂,你别告诉别人。”赵志刚小声道。
“买人参?他们是哪的?”
“关内来的。”
“关内可老鼻子的大了,具体点儿知道不?”许大海感觉抓住了一点什么,连忙追问道。
白松县是人参之乡。
如果不能依靠人参赚一些钱的话,那就太可惜了。
山海关以内都算是关内,面积太大了。
“嗯这个……”赵志刚挠挠头,不确定的小声道:“好像是湖江省??”
他没学过地理,更没去过关内,对各个省份的了解相当模糊。
许大海震惊的看着他,华夏有湖江省这个地方吗?
算了他也不问他了。
而是撑好二八大杠,直接跑着向前追去,直接说道:
“朋友,你们要买人参吗?要是需要的话,俺家的人参也可以卖给你们啊。”
他家自然是没有人参的,只是想借机套套话而已。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如果对方给的价确实高,那他也能给对方搞到人参——远的不说,单单说许家屯,有参田的就不下二十户。
只要价钱合适,会有人抢着卖的。
毕竟种人参劳心伤神的可麻烦了,之所以种这东西就是为了赚钱的。
往院子里走的几个人瞬间停下了脚步,气氛有些冷。
许大海这么直接开口询问,是有些冒昧的。
不过也没办法兼顾那么多细节了,当面问是最爽利的,对方要是不愿意回答就拉倒,反正他也没啥损失。
几个关内人警惕的看着他,不过领头的人微微沉吟,笑着道:
“进屋来说吧,外边人多眼杂的。”
对方领头的人名叫“杨寒”,30岁出头的样子,进了屋之后,进了屋之后他先和其他几个村民交谈,不久后验货,定价,算账。
许大海发现,杨寒他们给出来的价格,都是介于90块钱一斤~95块钱一斤。
要的总量并不多,一共也就200来斤的红参。
许大海不懂现在红参的价格,但是看那几个老农的神色发现,他们在压抑着激动。
这说明卖给这几个关内人,要比把人参卖给药材公司,利润高很多。
许大海一瞬间的想法是,他也可以收人参,倒手把人参卖给这几个关内人。
做个愉快的二道贩子。
哪怕一斤赚几块钱也行啊,十斤就是几十块,百斤就是几百块,抵得上很多正式工人一年的收入了。
小说《重回1984:我在东北打猎发家》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熄灯睡觉后,窗外是呜呜呜的大风在吹着,另一个屋里还隐隐传来老爹老妈的谈话声。
“这酒是哪儿来的?这壶真大啊。”
“咱儿子孝敬我的,没看出来,小四平时蔫蔫巴巴的还挺能办事儿。”
“孝敬你的?我看是你自己要的吧?”
……
许大海这院儿。
用热水洗了洗脸后,许大海坐在柜台旁边,抽出一张草纸和一根铅笔笔头,在纸上写写画画。
“写的啥啊?看的清吗?”
王秀秀已经洗好了脚,披着棉袄点燃了一节蜡烛,凑到前者身边后,光芒照亮了周围。
细看之下,她发现许大海在画画呢。
“这是啥?”
“凉沟屯的地图,我要记下给了哪些参农订金,他们家都住在凉沟屯的哪个位置。”
“哎呀妈呀,你画的还挺好看的啊?”王秀秀感觉很新奇。
不仅有街道,房子,连一些标志性的大树,茅楼都有。
记完了凉沟屯的情况后,又把老松屯的情况也记下来。
两个屯子加起来,一共有40户参农留下了订金。
每户参农手里有20~60斤的红参,加起来总拥有1500多斤的红参。
总价超过10万块!!
许大海现在手里就几千块,他想的是边卖边回笼资金,用回笼的资金再买剩下的红参。
离过年还有好几个月呢。
许大海估计这些红参还是不够卖,打算明天和老爹再去别的屯子下订金,买红参。
又把出门前手里的钱数,和每项的花费,以及现在兜里剩下的钱数儿对一下账,发现没有错误后才放下心来。
王秀秀有些担忧的道:
“买这么多红参,要是卖不出去砸手里了可咋办?”
“卖不出去的话,要么赔个订金,要么留着明年卖呗,红参是经过蒸,晾,烘干之后的人参,能保存的时间还是相当久的。”
“那好吧。”
他们一家三口睡觉后,小卖部的里间,一群人还在热火朝天的打牌。
他们玩的不是“红桃”,“梅花”,“方片”那种纸牌,而是一种类似麻将的纸牌。
一套牌有120张。
有“万”,“条”,“饼”,“白花”,“老千”,“红花”等等,纸牌的“长”大约是“宽”的四倍,正面还印着水浒传的人物。
和许大海不对付的许友成也在牌桌上,叼着烟,边打牌边唠嗑。
他昨天走亲戚去了,今天刚回来,很快就听说了许大海买红参的事儿。
“许大海买红参干啥啊?他在药材公司找了差事?”许友成眉头紧皱。
“那谁知道呢,快出牌。”
“应该不是吧,他买红参是偷偷摸摸的,要是给药材公司买红参,用的着偷偷摸摸的吗?”
“这有啥可唠的,肯定不是啊,我奶家的红参就让他买走了,一斤多给3块钱啊!
药材公司向来是把价格压的死死的,爱卖不卖,不卖滚蛋,怎么可能给这么高的价格?”
瞬间许友成也没心思打牌了,玩完了一局后,赶紧掐灭烟头回家去了。
许友成心里边其实一直在和许大海进行攀比的。
念书的时候,他没有许大海学习好,爸妈就总拿许大海来打击他。
现在都各自成家了,他就想比许大海过的好。
以前他家确实比许大海家经济宽裕,但最近这段时间,似乎有些变化了。
回到家后关好门。
许友成老妈的声音从里屋传来:“谁啊?咳咳。”
似乎是受了风寒,老太太有些咳嗽。
“娘,是我。”
“是友成啊。”屋里边黑咕隆咚的,没有开电灯,反而是在炕桌上支着一盏煤油灯。
呜呜呜~呜呜呜~
小说《重回1984:我在东北打猎发家》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