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雄英的现代都市小说《全章节阅读大明:悍匪皇孙,朱元璋人麻了》,由网络作家“春光不外泄”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热门小说《大明:悍匪皇孙,朱元璋人麻了》是作者“春光不外泄”倾心创作,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这本小说的主角是朱元璋朱雄英,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时间就差不多了,到时候给雄英办一个宴会,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咱大孙还活着!朱英这边也是没有耽搁什么时间,立刻就带着李增枝等人朝着城外工厂赶去,这群将士一共五十人,个个都是威武不凡,一看就不好惹,一定是军中精锐。朱英骑在马上,在大街上慢慢的骑行,惊讶的看着旁边的李增枝,道:“你居然是曹国公李景隆的弟弟!”没想到他老爹,叫来的护卫,居然是曹国公李景隆的弟......
《全章节阅读大明:悍匪皇孙,朱元璋人麻了》精彩片段
精选一篇大明:悍匪皇孙,朱元璋人麻了穿越、魂穿、历史、佚名穿越、魂穿、历史、小说《大明:悍匪皇孙,朱元璋人麻了》送给各位书友,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佚名,无错版非常值得期待。小说作者是春光不外泄,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大明:悍匪皇孙,朱元璋人麻了目前已写400525字,小说最新章节第168章 别着急,撒完尿再说,小说状态连载中,喜欢连载中小说的书虫们快入啦~
书友评论
看评论区还被骗了,说爽的读者们是没看过真正的爽文吗?
这玩意你们还奉上神坛了,有些人说自己多少年的看书时长,嗯,十年你看哪个寂寞吗?这玩意你还看的舒服
后面全部看到最新章节,主角到哪总有矛盾,总是能跟别人争吵的面红耳赤,拜托,能不能冷静一下,穿越到小孩子身上真当自己小孩子了
很好看的一部书,杀伐果断!一直看到最新,不圣母、不种马、逻辑清晰、值得拥有!持续追更中。[赞]
听完了!为什么不先搞福 江?也不搞建设?更不搞工厂!还写事事亲为!市院就那么香?真无语……
而且家族培养你,你连为家族联姻换取利益都不要,还明着反抗太子。男主失忆了有小混混气质理解,但名门闺秀让你写的[委屈]
我想知道作者有存货没有 有的话吱个声
他喵的能不能更新快点,别逼我养书,给的赏钱也给了,自觉点快点更新
上当了开局几张还不错,后面就开始罗里吧嗦一件小事能给你死讲,我撤退了
朱标闻言,脸色异常难看,扶正吕氏,并不是他有多喜欢她,而是东宫几个妃子当中,就吕氏位份最高,为人最贤淑。
没想到,她居然这么会装。
“现在就赐死?”
朱标说着,又道:“还是秘密处理掉?”
要是放在以前,他可能还会为吕氏犯错,而说说好话,毕竟是允炆的生母。
但是现在,他朱标的嫡长子受上天眷顾,能活过来,那么雄英自然在他心中是最重要的,吕氏这种行为不止是触了老爷子的逆鳞,更加让他动了杀意。
“暂时不用。”
章节推荐
第34章 我有一条毒计!
第35章 暗杀
第36章 我超你妈的,你在讲什么?
第37章 你家有什么秘密(操!)
第38章 一笔横财
作品阅读
中午,又来了一群军士,一个个身穿盔甲,威武不凡,为首的一个人年纪不大,但是身子骨却不小。
朱英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公子,属下李增枝。”
李增枝抱拳道。
“多大了?”
朱英又问。
“十七。”
李增枝道。
“不错。”
朱英点点头,十七岁的年纪,已经到军队里历练,跟着出去打仗了,这小子的老爸是他老爸的部下应该是没跑了。
“啊,权力的味道!”
“好上瘾!”
朱元璋一回宫,就给分封出去的各路藩王发上谕,召他们回京,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就差不多了,到时候给雄英办一个宴会,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咱大孙还活着!
朱英这边也是没有耽搁什么时间,立刻就带着李增枝等人朝着城外工厂赶去,这群将士一共五十人,个个都是威武不凡,一看就不好惹,一定是军中精锐。
朱英骑在马上,在大街上慢慢的骑行,惊讶的看着旁边的李增枝,道:“你居然是曹国公李景隆的弟弟!”
没想到他老爹,叫来的护卫,居然是曹国公李景隆的弟弟,真的牛逼,果然,高官在贵圈就是人脉广。
“不错。”
李增枝面无表情的回答道:“今年一月份,幸得陛下信任,被选入皇宫任职勋卫。”
他从来没见过朱雄英,自然不知道眼前的人是谁,自然就认为是太子殿下信任的人,不过被派出来特意保护此人,还是很让他惊讶的,所以虽然没多少热情,但也是有问必答,保持着基本的礼仪。
出了城之后,众人就快马加鞭的奔驰着,虽然朱英还没骑过马,但是武学天赋,让他极快上手,再加上原主的肌肉记忆,还是在短时间内就掌握了基本的技巧。
很快,朱英等人就到了工厂,工人们见到一群身穿盔甲的军士过来,立刻慌张的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但是看到朱英走出来,便纷纷激动起来,原来少爷居然是官宦子弟,天天穿粗布麻衣是装的吗?
本来还听说,少爷跟国公府有关系,他们没见到还不太相信,现在却是深信不疑。
“张栋梁兄妹呢?”
朱英看着其中一人问了一句,那人立刻回答:“少爷,他们还没过来。”
应该是还在招人,朱英又问道:“土砖都干了吧?
“少爷,昨天晾的都干了,今天晾的还没干。”
“搬二十块过来,叫他们都过来学着。”
朱英开始在窑洞底下生火,再把二十块土砖放进窑洞里,再用土封顶,留一个小洞口,加水就砖头就会变色,可能是青,不加水就是黑砖。
还是不要加水了,不然又要增加烧制的时间。
就这也要烧制也差不多一天一夜的时间,才能让砖头更加坚硬。
“多砍点柴来,记住,火不能停,晚上也要轮流烧火。”
朱英吩咐了一句,然后就带着人回到城里的小院子,把作坊里面的工具都带到了工厂,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制作水泥了。
前几天,石灰石,石膏,铁渣等一些必需品,都已经收集好了,而且这附近也有石灰石,地上到处都是这种石头,就是石膏要特别去买,残破的铁具要去家家户户的去收购。
还是一样的,找几个人过来,朱英手把手的教导他们。
妈的,老子就不花钱直接买,就是要自己搞,也就是几百两的工人工资而已,要是买现成的青砖,这么大面积,起码几千两。
小说《大明:悍匪皇孙,朱元璋人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朱元璋和朱标坐在大殿内,他打算叫朱允炆过来考校考校,虽然他没有多说朱允炆的事情,但是内心里也是关心的,最近由于雄英的出现,导致他疏忽了允炆。
而刚才,雄英说出那句,朱允炆一上台,大明必定乱套,因为朱允炆没能力掌控大局这句话,虽然当时没说,但却记在了心里。
因为,朱允炆在宫里确实是最优秀的小辈,所有学士都对其赞不绝口,他自然很在意,他想看看允炆是不是如那臭小子所说。
“今日见了雄英,你觉得如何?”
朱元璋看向朱标,今儿他心里高兴,非常高兴,他们三人相处的不错,很融洽,这是相认前的好征兆。
“儿子失而复得,我心里自然是极为高兴的。”
朱标微微颔首,又继续道:“这小子在外五年,经历得多,也成长的多,见识才华方面也是见长很多,可整个人流里流气的,像个小混混。”
“哈哈,咱喜欢这一股小混混的气质,当初老子不也是个小混混,现在怎么样,还不是大明皇帝。”
朱元璋倒是毫不在意的笑道:“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能力,有能力随你小混混气质,还是书卷气质,都可以。”
“可要是没能力,就是再有书生气质都没用。”
“父皇所言不错。”
朱标总体来说,对雄英还是很满意的,心里也是喜悦的。
……
东宫。
朱允炆拿着一卷书,一边看一边跟她母亲,聊天,聊着聊天,就聊到了朱元璋身上。
“对了,最近这几天,皇爷爷经常出宫,今日就连父亲都跟着去了。”
朱允炆说着,又道:“就算是微服私访,也不应该天天去把,想来是有什么事情。”
吕氏闻言,笑道:“你皇爷爷以前也经常出宫,特别是朱雄英和你皇奶奶去世之后,你父亲跟着去,也许就是照看一下而已,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朱允炆沉思一会,道:“要不要打听一下,皇爷爷去了哪……”
“千万别。”
吕氏立刻打断对方,严肃道:“这种小聪明就别干了,你当锦衣卫是吃干饭的,你要真敢这么做,必定会被你皇爷爷发现,到时候你会减分的。”
“你现在在宫里的表现,评价都是最好的,朱雄英已经死了,而朱允熥已经废了,没人可以撼动你的地位,千万不能因为这点小事而影响了你的形象。”
“孩儿明白了。”
朱允炆微微颔首。
王景弘来到东宫外,表明来意,就直接走进东宫,他上台阶之时,一张纸从他袖口里掉落下来,无人注意。
“允炆小殿下在吗?”
很快他就站在殿外轻声喊了一声,立刻让吕氏和朱允炆走了出来,亲自迎接,毕竟是陛下身边的太监,自然不能太过轻视。
“王公公,可是皇爷爷找我?”
朱允炆猜到一些。
“不错,殿下聪慧,陛下请您去谨身殿一趟,太子殿下也在。”
王景弘弯腰笑道。
吕氏一听这话,立刻将朱允炆拉到一边,小声问道:“最近没做错什么事把?”
“绝对没有,孩儿整日除了去大本堂,就是在东宫,就连见皇爷爷的机会都少了,怎么可能会犯错。”
朱允炆道。
“那就好,好好应对,这可能是对你有所考校,能不能过关就看你了。”
吕氏整理着朱允炆的衣服,然后拍拍他的脸庞,笑着目送几人离开。
朱允炆跟着王公公来到谨身殿外,听到里面的话,再次整理了一下着装,轻声走了进去,只见皇爷爷端坐在龙椅上,父亲朱标坐在下侧,目不转睛的盯着他。
这场面有点严肃,一下子就让朱允炆有点紧张,但是基本礼仪还是没忘,便立刻行礼道:“孙儿见过皇爷爷,孩儿见过父亲。”
“叫你过来,是有政事上的问题,想考考你。”
朱元璋指了指一旁的椅子,示意朱允炆坐下。
“是。”
朱允炆内心一震,这还是皇爷爷第一次要问他政事上的事,问国事,是不是代表着,他皇太孙的位置稳了?
越想就越激动,以至于,脸上的紧张都转化为兴奋,虽然他极力掩饰,可嘴角那一丝弧度还是难逃朱元璋和朱标的眼睛。
“胡惟庸,空印案,郭恒案的处理方式,你说一个你自己的理解。”
朱标看着朱允炆,问出了同样的问题,雄英的答案他们都知道了,既然对方说朱允炆能力不行,那么一问便知。
显然雄英回来了,朱允炆多半在老爷子心里的地位就下降了。
“这三个案子,孩儿也有所闻。”
朱允炆沉思一会,便站起身来,开口道:“孩儿认为,应当恩威并施,诛恶首,收服人心,展现为君者的仁德宽恕之心。”
“这样既惩治了那些贪官污吏,也不会伤了君臣之间的和气,皇爷爷经常说,为君者,要仁,明,勤,断,孙儿谨记于心。”
朱允炆说完,又加了一句拍马屁的话,道:“但孩儿更加佩服皇爷爷的处理。”
“哦?”
朱元璋一愣,便笑道:“你且说说看。”
“孙儿刚才说的处理,也只做到了仁,明,勤而已,只有皇爷爷才做到的断,那种果决刚断让人望尘莫及。”
“此等手段,古往今来,少有帝王能做到,也只有有皇爷爷这种能力着,才能办到。”
朱允炆说完,就弯着腰,低着头,等待着皇爷爷和父亲的夸赞之词,以往都是这么过来的,每次考校,他都必定能回答自如,也都必定会得到赞赏。
可这次,却是等了一会,都没有回应,过了一会,才听到朱元璋的声音,不过不是夸赞的话,而是让他回去的话。
等朱允炆离开大殿之后,朱元璋才看向朱标,笑道:“这就是教的好儿子。”
“除了后面那两句拍马屁的话,全他妈都是酸儒那一套,你随便找个大官,大学士来,给出的答案都一样。”
“你看他多会说话,好像跟那些文人一个吊样。”
听了雄英的观点,在听允炆的观点,简直是天差地别,他突然觉得自己思想都开阔了不少,一瞬间就觉得,那些大学士都是酸儒,教出来的人都太统一了。
凡事有了对比,就有差距,本来以前还觉得允炆很优秀,现在一对比就发现问题所在了,凡事都要向着那些文人!
朱标是这样,朱允炆也是这样,全都是那群翰林学士教出来的。
“父皇你说得对,儿臣无话可说。”
朱标这次倒是没有跟老爷子唱反调,因为他自己也受到了雄英的影响,在想法上已经有了一丝改变。
“不过,您老也变得太快了,前几天还夸允炆好,夸那些老师教的好,怎么这会……”
“滚粗,别在这碍老子的眼……”
“对了,明儿,你带雄英去一趟徐家,说个亲,顺便把他家内城里的商铺,和城外那块空地要过来给雄英。”
……
朱允炆满怀心事的回到东宫,就发现黄子澄正在跟母亲说着什么,手中还拿着一张纸,走进去近看就发现是一首词,而且写的很绝。
“允炆殿下,这是你写的词,很不错,非常不错!”
黄子澄见朱允炆回来,便立刻毫不掩饰的夸赞起来,拿着手上的纸张,赞不绝口。
“这……”
朱允炆刚想说话,就被吕氏给打断了。
“这是允炆写完了,掉在门口的。”
吕氏在自家门口捡的东西,而且还是这么好的词,当然认为是自家儿子写的,同龄之中,还有谁有这等才华。
“既然太子殿下不在,那臣就告退了。”
黄子澄临走时,还特意抄写了一份拿走。
朱允炆心事重重,这种小事都不会放在心上,满脑子都是刚才考校的事情,虽然皇爷爷没有夸赞也没有批评,但是他总感觉怪怪的。
这几天皇爷爷都很怪。
但他又不知道,哪里怪。
朱英来到城外,看着张栋梁兄妹找回来的一百人,清一色的男子汉,他满意的点点头。
雪茄点上,掉在嘴上,手里挎着双管猎枪,坐在木制单车上,看着者的整整齐齐的众人,微微一笑。
便开始训话:“我叫朱英,背景很大,有钱有人有势,你们既然选着为我做事,只要你们忠心耿耿,那以后就不会亏待你们。”
“每人每月一两银子!”
“但是话要提前说好了,不准偷懒,谁敢偷懒,就滚回去吃灰!”
这个价格,在这种苦力工人来说,也算是高价了,但朱英不是那种会压榨员工的人,在他把制作的技术教给了这群人,就算是技术工种了。
而且,工厂建立起来,恐怕事情也不少,从早忙到晚也是很正常的,钱少了,人家心里怎么会有劲,没劲就无法产出,无法产出,就无法为他创造利论。
“少爷威武!”
“少爷大气!”
众人听见有每月能有一两银子的工钱,都是一脸激动的叫喊起来,他们都是贫困家庭,老爹都是做苦力的,大字不识一个,家里也没有田地,能找到这么好的事情做,都算烧高香了,哪里还敢偷懒。
“栋梁挑选二十个能打的人,带进城,其他的让巧儿登记名字,明天在这里集合。”
朱英满意的点点头。
一大早的时候,老爷子差人告诉他,店铺和土地的事情,已经办妥,下午会带他去一趟徐家。
这可把朱英激动的不行,国公家啊,那可是,有机会一定要联络一下感情,拉拉关系。
这帮人是张栋梁找来的,自然都是他认识的人,也都是以前住在一个村子里的人,知根知底,哪些人有些身手也都知道。
毕竟男子出去干苦力,没点力气身手,别人可看不上。
很快,二十个人就点了出来,每个人都十七八岁的年纪,个头也都看着不错,到时候给每个人配一根木棍,也挺有气势的。
给每个人配了一身短打,再配了一根一米长的木棍,吃过午饭之后,昨儿跟着老爷子来的那个年轻人就出现了。
怀疑是朱英原主的老爸,他看着对方也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大概率是真如老爷子所说,没错了,他就是老爷子失散五年的孙子。
过了一会,一行人就来到了内城。
金陵城,分为外城,内城,皇城。
外城就是普罗大众,而内城都是王公贵族,这里面的人非富则贵,宽大的马路上到处都是豪华的马车,行人也大部分也都是绫罗绸缎。
总之一句话,内城里只有三种人,一是官府的官差,二是达官贵人,三是达官贵人的走狗。
很快,马车停下,朱英一下车就看到了一座豪华的府邸,门匾上写着几个大字:魏国公府!
而府邸门口,也都早就站满了人,为首一人看着二十多岁,威武不凡,身形挺拔,一看就是武将。
“不必多礼。”
朱标快步走上前,按在徐辉祖肩膀上,然后率先走了进去。
朱英随后紧跟而上,看着朱标的背影,在看着徐家人恭敬的样子,怎么感觉他们并不像是上下级关系,按道理徐达的儿子官职可要比正五品的亲家儿子要大的多把。
徐达洪武十八年去世,这点他是知道的,所以断定,这个带头出来迎接的是徐达长子徐辉祖,明年就会承袭国公爵位。
要打好关系。
“你们留在外面。”
这群小弟当然没资格进魏国公府。
“你好你好,我叫朱英。”
朱英自来熟的走到徐辉祖身边,然后就拉着对方的手握了起来,满脸笑容。
徐辉祖抽回手,微微低头一看,就脸色大变,连忙说到:“你叫朱英?”
“不错。”
朱英笑道。
“好名字。”
徐辉祖没在多说,但是脸上的表情确实非常震惊,他五年前进宫的时候,见过朱雄英的面,如今这少年跟雄英长得简直一模一样。
而且,进入太子殿下还亲自带过来,这里面恐怕有秘密。
“妙清,你带着朱英公子去在府里逛逛。”
徐辉祖在朱标的示意下,就找人支开了朱英。
等朱英几人走后,他立刻过去行礼道:“臣参见太子殿下。”
“免礼。”
朱标抬抬手,笑道:“这次我来,也是父皇的意思,这孩子你也看到了。”
徐辉祖道:“难道是……”
朱标道:“不错,就是雄英那孩子,五年前太医误诊……巴拉巴拉,叽里呱啦,就是这样。”
朱标把事情说了一遍,直接将徐辉祖震惊的目瞪口呆,五年前那件事居然还有这种秘辛,简直骇人听闻。
“那今日殿下来,还有何事吩咐?”
徐辉祖自然知道,太子过来不是给他说秘密的,肯定是另有其他的事情。
“父皇说,跟你家说个亲,你看哪个合适?”
朱标指着不远处的朱英和徐妙清,笑道:“好像还有一个徐妙锦把?”
“不错。”
徐辉祖内心一顿,立刻回道:“妙清十岁,妙锦七岁,年纪都跟小殿下合适,不过,这个事情,要看两位妹子自己的意思,您知道的,二妹还好,三妹的脾气就不好说了。”
“也好,让几人接触一下看看,可以先把亲事定下来。”
朱标端起茶杯小民一口,点点头,笑道:“父皇对你们家还是好的,不然也不会一直找你家联姻,连最疼爱的雄英都送来了。”
“臣谢陛下抬爱!”
徐辉祖立刻朝着皇宫的放下作揖行礼,陛下的心思,他也是知道的,也是想接着联姻,巩固一下军方而已。
“来人,去把徐妙锦叫出来,陪小公子走走。”
……
“小姐,打听到了。”
一个婢女气喘吁吁的派进房间。
“快说啊。”
徐妙锦放下书,连忙道。
“那个在国子监,和翰林院传得沸沸扬扬的词,就是这一首。”
婢女说着,就把一张纸递给了小姐,这是他在国子监抄写的一份,昨儿傍晚,翰林院学士黄子澄就拿着这首词到处夸赞。
消息自然会传到魏国公府,而自家小姐,又非常喜爱诗词字画,自然非常感兴趣,到底是什么样的一首词,能被黄子澄毫无保留的夸赞。
黄子澄可是探花郎,在这金陵名气可是很大的,能让他如此夸赞的诗词,可谓是十分稀少了。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生里忆平生。”
徐妙锦念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复,她能感同身受这种寂寞和孤独,自从大姐跟随燕王就藩之后,就无人可以促膝长谈。
她的才气,多半是受到姐姐徐妙云的影响。
“知道这首词是谁写的吗?”
徐妙锦小心翼翼的将纸张收好。
“好像是皇孙朱允炆,正是黄子澄的学生。”
婢女道。
“是他。”
徐妙锦说着又道:“朱允炆我听说过,在宫内评价很高,在文臣当中也是风评很好,很得人心。”
“黄子澄为自己的学生造势,也是很平常的事情,如果这首词真是朱允炆所写,那么确实才华横溢。”
“改天,我们进宫,去大本堂见见这个朱允炆。”
以徐妙锦的聪明才智,当然能看透这一点,要是别人写的词,黄子澄就算赞赏,也不会到处宣传,如今朱允炆地位稳固,在众多翰林院学士当中都是有很好的评价。
现在再为他造势,俘获人心,以后登上帝位,便会更加得势。
甚至,她都对这个朱允炆有了兴趣。
“三小姐,大少爷请您去一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