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陆远严嵩的现代都市小说《加官进爵全集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煌煌华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加官进爵》目前已经迎来尾声,本文是作者“煌煌华夏”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陆远严嵩的人设十分讨喜,主要内容讲述的是:“最初,我只想做一个老实本分的小县令,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作威作福、混混日子。”“但官场啊,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活命,保护好媳妇孩子,我只能向上爬了,谁知道就越爬越高。”“直到这一天,他们都唤我。”“阁老!”...
《加官进爵全集小说阅读》精彩片段
赵文华在杭州只待了两天便动身,直奔淳安。
打的名义是,看看淳安段新安江防汛的工程成效。
浙江巡抚朱纨和严州知府骆庭辉陪同。
陆远是七月初四下午得到的消息,初五天才刚刚破晓就带着县衙里的主要官吏守在了县城外,即使困的直打瞌睡,陆远也只能硬撑着,从寅时一直守到卯时。
整整一个时辰。
总算见到了赵文华本人。
“下官淳安知县陆远,拜见部堂。”
陆远整肃冠戴,作揖躬身,其身后,一众属官、吏齐齐下跪。
“越官四等,行跪拜礼。”--《大明会典》礼法卷五十九。
越官四等的意思就是如果两名官员的品级相差达到四品,那么官低者就要向官大者行跪拜礼,但无须叩首。
在官大者没有开口免礼之前,所有答话、照事都要跪着回应。
陆远是从六品,赵文华是正三品,没有达到四品的差距,所以陆远行作揖礼,而曹大为等人可就没这个资格了,自然是只能下跪。
赵文华何等人,九卿之一,可着整个大明朝官场比他显赫的除了内阁阁臣,也就几个部院大臣比他高,若不是看在收了陆远老爹陆淳夫一万两好处的面子上,他甚至连见陆远这种小小知县的心情都欠奉。
算了,看在钱的面子上吧。
赵文华走出马车,但并没有下来,只是冲着陆远招了下手,后者明悟赶忙跑到马车跟前,躬身弯腰,拱手等候。
“你就是陆远?”
“回部堂,下官是。”
“不错、不错。”
只有两声不错,其他的话赵文华没有再说,又看了一眼仍跪在地上的曹大为等人,便连搭理的心情都没有,直接转身走回马车,帘布放下,驾车的车夫便轻抽鞭子,载着咱们这位赵大人进了淳安城。
当马车从曹大为等人处经过时,这些个官吏连起身都不敢,仍旧老老实实跪在地上,被扬起的灰尘盖了一个灰头土脸。
这位通政使,好大的官威啊。
陆远直起腰杆苦笑,随后走到曹大为等人处,将这些官吏一一扶起,而后低语道。
“看来通政使的脾气不是太好,回头你们各自都小心些,本官恐怕是保不住你们。”
曹大为几人对视,都见彼此眼神惊慌。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此刻的赵文华在淳安,和君几乎没什么分别了,起码对陆远这些人来说,那就是顶破天的大官,一辈子都见不到的那种。
这年头可没有电视机,品轶差距如此巨大,说一辈子都见不到也并不夸张。
赶回到县衙,陆远等人也只是简单抹了把脸,便匆匆集结,却是不敢进正堂,守在堂外候着。
还是通政使司一名随官走了出来,冲着陆远说道:“陆知县,部堂召见。”
陆远赶忙动步,跟着这随官进入堂内,便见堂内赵文华三人正饮茶闲叙。
赵文华居于首,朱纨位左、骆庭辉位右。
“下官淳安知县陆远,参见部堂。”谒礼罢,陆远直起身子转向朱纨,再次揖拜:“参见抚台。”
最后是骆庭辉。
等到最后一次揖拜结束,赵文华才放下茶碗开口。
“自己找个位子坐。”
“谢部堂。”
陆远扫了一眼,最后走到骆庭辉的下手坐下。
他是严州府下辖属官,这个位置最是适合。
先前那名传话的通政使司从官给陆远递上一杯茶水,后者半起欠身接过。
“多谢。”
赵文华拨弄着碗盖,望着沉浮的茶叶开口:“今年夏汛,浙江淹了几个县,独你淳安无事,谓一功。”
陆远放下茶具答话:“都是骆知府统筹得当,下官不过是听令行事罢了。”
“该是你的便是你的,不需要谦辞。”赵文华继续说道:“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你有功,本官自当提拔你。”
“多谢部堂提携。”
“不过独独一个防汛,还不足以服众,你和本官说说,来到淳安八个月都做了哪些事,本官也好替你把把关。”
只是工作作出成绩就想提拔那是痴人说梦,官场是讲背景、关系的地方,有了背景和关系,哪怕资历浅一些都不怕。
陆远当然明白赵文华后半句的意思,便忙说道。
“在骆知府的提点下,下官到任之后打击恶霸,整肃治安,业已使淳安污涤膻绝、吏域清明,如今淳安城内百姓安居乐业、市井日趋繁荣。”
陆远自然不能是空口白话,道出一串数据来为自己佐证。
“时至今日,淳安县讼案月不过十,杀越盗抢更是十年内最低。”
赵文华哦了一声:“是吗?”
“三位上官当面,下官不敢有一字蒙骗。”
骆庭辉也开腔支持:“部堂、抚台,陆知县虽然年轻,可是对治行之道还是颇为精通,堪称才俊。”
赵文华于是看向朱纨,说道:“朱抚台,你是浙江巡抚,浙江官员德行操守皆你所查,咱们这位陆知县,德行操守上可有不足之处?”
朱纨便笑道:“陆知县德行操守并无污瑕,堪称宝玉。”
这家伙撒谎都不需要打草稿,张嘴就来。
陆远直呼厉害,感慨论起无耻来,自己的道行还是远远不够。
等到朱纨说罢,赵文华便点头,称赞道。
“好,既然治行和德操上都无不妥之处,那么本官看就可以照会南京吏部了,眼下浙江倭患日趋严重,按察使司正是用人之际,陆知县可去按察使司出任巡海佥事。”
按察使司佥事?
佥事是正五品,自己从六品跳正五品属于越级提拔,不过这倒是问题不大,因为大明朝官制在这里,很多知县功绩够可以直接提拔做知府,那是正七品跳从五品甚至正四品,比自己这还要离谱。
让陆远不解的是,为什么会是按察使司?
自己是知县,属行政体系官员,而按察使司是政法体系。
这种提拔方向,咋感觉有些跑偏呢?
还是赵文华说明了缘由。
“浙江当局内勾外联,导致倭患愈演愈烈、宁海动荡,家国不安,而今兵道卫所倾颓,按察使司身系守土靖海之责,陆知县上任之后,可务必要严厉打击倭患,还浙江一个朗朗乾坤。”
让自己去抗倭?
是也不是!
赵文华开口就强调了倭患愈演愈烈的原因是内勾外联,那么自己抗倭的首要任务不是对外,而是对内!
联想到赵文华来是替朱纨这个巡抚站岗,陆远便恍然大悟。
赵文华打算让自己,来做朱纨的刀。
一柄打着抗倭大旗,实际上却是清除异己、党同伐异的尖刀!
面对陆东的雄心壮志,陆远此刻竟然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哭了。
是的,除了哭,陆远真的笑不出来。
还直上青云?
直上刑场差不多。
自己将来爬的越高,死的就只会越惨。
胡宗宪可以吧,抗倭明臣,戚继光、俞大猷的顶头上司,保靖肃倭、治理地方皆有奇功,如此文武双全之人就是因为严党这一身份,含冤而死。
徐阶为了弄死胡宗宪,将浙江这个赋税大省掌握在手,生生给胡宗宪拟了十几条罪名。
大到假拟圣旨小到私纳姬妾,从公事到私德,那是面面俱到,不把胡宗宪弄死誓不罢休。
为什么?
因为这是党争!
严党垮台了,严党上下的官员不死绝,人家党派的自己人怎么上位。
此题注定无解。
如今便宜老子陆淳夫已经豪赌严党,笃信夏言倒台后严嵩接任首辅,不得不夸上一句,陆淳夫政治嗅觉敏锐且胆子够大。
陆远甚至已经看到自己将来当上浙江布政使乃至浙江巡抚的那一天了。
亦或者,自己将成为另一个‘胡宗宪’?
带领戚继光、俞大猷抗倭的人将会是自己也说不定。
但那又如何,下场是不会变的。
好家伙,后世在拍大明王朝的时候,也有自己的戏份了。
希望找个帅点的演员。
......
陆东看着陆远陷入沉默,赶忙咳嗽两声将其唤醒。
“那些事太过遥远,你莫要多想,眼下做好分内之事便可。”
“是。”
陆远也回过了神。
官还是小点好,小点不招眼,跑路的时候方便。
一念至此,陆远便将自己受了曹大为代表淳安士绅送了价值八千两贺礼的事全盘托出。
原以为陆东会因此恼怒,反听后者如此说道。
“你做的很好。”
做的,很好?
陆远嘴角不由抽搐。
那可是受贿,而且是八千两啊。
要是搁在洪武朝,自己够剥皮实草一百多回了。
不过转念一想,受贿固然是重罪,那自己这个知县哪里来的?
三万两白花花的贿银,够砍自己上千遍了。
虽然行贿的事是老爹干的,但这年头可不跟你分那么清楚。
陆家的事就是陆远的事,同样道理,陆远的事就是陆家的事。
陆东不管陆远,自顾自说道:“你的仕途自淳安而起,这里便是你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必须要走的牢靠、踏实,如何踏实,首重便是要团结士绅,浙江富庶,富庶之地士绅能给你的助力便最是巨大。
无论是钱财上还是将来在朝堂,都可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帮助。
你之前说这曹大为十二年未得寸进,却又说他县丞身份乃是当年浙江巡抚王荛封相助而得,想来其与王抚台不过萍水之缘罢了,这才解决了官身却再无进步之望。
想那曹大为年方四旬,仕途上仍大有可为,如今他既然想要投奔于你,你要做的便是让他完全信任,只要能得此人相助,你便可在淳安大展拳脚,并且得到全县士绅的支持,这对你自己来说也是好事。
不过这种事以后你莫要亲自出面了,老夫来,就是为了替你打点这些关系的,日后同地方士绅之间的事,自有老夫来做。”
陆远明白了陆东的意思,也明白了陆淳夫的意思。
自己这个叔父来淳安,就是来替自己做白手套的。
将来无论是受贿还是行贿,上下打点、政治媾和这些摆不上台面的糟烂事都将由陆东出面来做。
这让陆远又想到了老管家忠伯。
忠伯可也不是本分人,自来到淳安之后,仿佛‘无师自通’一般搞起了地下情报工作,替自己收集着淳安士绅的资料和动向,为的就是方便自己待人接物时有明确判断。
政治献金、阴谋情报、权力媾和,就此交汇于自己一身。
老爹出钱打点严党、忠伯暗中刺探情报、陆东则充任白手套进行权力的运营交汇。
那自己呢?
自己做什么呢?
舒舒服服躺着,而后就是带着全家人的希望向上爬!
所有的事都不需要陆远来做,他只需要当官,而后当大官。
这万恶的、却又让人着迷的权力游戏啊。
陆远不由心中苦笑。
和这封建制度下的官场比起来,后世做官,反倒是如此的‘光明磊落’。
叔侄二人聊了许久,时间也在不知觉中迅速流逝,再抬首,已是傍晚。
陆家豪富,这晚宴自然准备的也丰盛,一大家子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吃了顿饭,陆远也陪着陆东喝了不少酒,醉醺醺被施芸搀进了房间。
一心躺平的陆大少被迫加了半宿班。
神清气爽。
再睁眼已是日上三竿,陆远不由感慨,还是封建王朝的官当起来舒服啊。
自己不需要点卯上班,在淳安这地界也不会有不开眼的骚扰自己,怪不得唐宋那么多诗人,一边当着官一边还能游山玩水、风花雪月。
这日子过的,滋润!
洗漱更衣,陆远便带着陆林和几个下人在县城里逛逛,也算是体察一下民情。
一行人打后门而出,穿过窄巷胡同便一头撞进人声鼎沸的街道。
“淳安县很热闹啊。”
陆远由衷而言,单从市井繁荣的程度来说,淳安可比原身的家乡袁州府要强上许多。
沿街两道摆摊卖货的小贩和讨价还价的买客争执不休;半大的孩子拿着糖葫芦、拨浪鼓四处乱跑;巡逻的衙差趾高气昂;穿着锦绣丝绸的公子哥手持折扇昂首阔步;卖春的姑娘依着勾栏挥舞香帕。
“以衙门为中心,几条街住的都是城中富人,也因此,要繁华许多。”
陆林这些天没少在城里面跑,因此对城中情况很是熟悉,于是主动担当起了导游的职责:“老爷若是想看,可以去东城、北城看看。”
“那里如何?”
“这两个地方鱼蛇混杂,相对这里要乱上许多,而且也更贫瘠。”
陆远嗯出一声,想来陆林口中的地方便是淳安的‘贫民区’了。
“去叫上邓连三,让他带几个好手一起。”
既然鱼蛇混杂,那还是注意点安全的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