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海岸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博士穿越破落家,他在南宋杀疯了全文

博士穿越破落家,他在南宋杀疯了全文

大慈大悲的陈凯云 著

其他类型连载

月考当天,天刚蒙蒙亮,县学里就热闹起来了。学子们三三两两地走进考场,有的胸有成竹,有的愁眉苦脸,还有的像李星辰一样,一脸的跃跃欲试。踏入考场,李星辰环顾四周。其他学生或低头默念,或闭目养神,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他轻轻摇了摇头,暗自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铛——”随着一声钟响,考试正式开始。李星辰展开试卷,目光迅速扫过题目,贴经题五道,墨义题五道,经义一篇,策论一篇。这次月考涵盖了经史子集四部,难度不小。第一道题正是出自《论语》,看到这里,李星辰嘴角的笑意更深了几分。这可是他的强项,穿越前就对儒家经典颇有研究,如今更是融会贯通。提笔蘸墨,他的手腕翻飞,行云流水般在纸上留下一个个苍劲有力的字迹。

主角:李星辰星辰   更新:2025-01-03 17:0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星辰星辰的其他类型小说《博士穿越破落家,他在南宋杀疯了全文》,由网络作家“大慈大悲的陈凯云”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月考当天,天刚蒙蒙亮,县学里就热闹起来了。学子们三三两两地走进考场,有的胸有成竹,有的愁眉苦脸,还有的像李星辰一样,一脸的跃跃欲试。踏入考场,李星辰环顾四周。其他学生或低头默念,或闭目养神,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他轻轻摇了摇头,暗自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铛——”随着一声钟响,考试正式开始。李星辰展开试卷,目光迅速扫过题目,贴经题五道,墨义题五道,经义一篇,策论一篇。这次月考涵盖了经史子集四部,难度不小。第一道题正是出自《论语》,看到这里,李星辰嘴角的笑意更深了几分。这可是他的强项,穿越前就对儒家经典颇有研究,如今更是融会贯通。提笔蘸墨,他的手腕翻飞,行云流水般在纸上留下一个个苍劲有力的字迹。

《博士穿越破落家,他在南宋杀疯了全文》精彩片段


月考当天,天刚蒙蒙亮,县学里就热闹起来了。

学子们三三两两地走进考场,有的胸有成竹,有的愁眉苦脸,还有的像李星辰一样,一脸的跃跃欲试。

踏入考场,李星辰环顾四周。 其他学生或低头默念,或闭目养神,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他轻轻摇了摇头,暗自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 “铛——”随着一声钟响,考试正式开始。

李星辰展开试卷,目光迅速扫过题目,贴经题五道,墨义题五道,经义一篇,策论一篇。

这次月考涵盖了经史子集四部,难度不小。 第一道题正是出自《论语》,看到这里,李星辰嘴角的笑意更深了几分。

这可是他的强项,穿越前就对儒家经典颇有研究,如今更是融会贯通。

提笔蘸墨,他的手腕翻飞,行云流水般在纸上留下一个个苍劲有力的字迹。



李承恩迫不及待地也尝了一口,顿时瞪大了眼睛,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事实胜于雄辩,等到打谷机做出来,一切质疑都会烟消云散。

第二天,周铁匠如约送来了打造好的零件,每一个零件都打磨得光滑锃亮,特别是那滚筒上的铁齿,按照李星辰的设计图纸做的形状。

李星辰立即组织人手开始组装。

木架已经搭好,陆开山和陆远帮着安装滚筒框架和齿板。

整台机器的核心部分是一个直径一尺二寸的滚筒,表面齿板布满设计过的铁齿,间距均匀,每一颗齿都经过精心打磨。

“星辰,这玩意儿真的能行吗?我怎么看着有点悬呢?”陆开山看着眼前这个奇形怪状的机器,心里还是有些没底。

“舅舅放心,一定能成!”李星辰信心十足地说,“您看,这滚筒上的齿,都是按照一定的角度和间距排列的,这样才能保证脱粒的效果。”

果然,在李星辰的指导下,打谷机很快组装完成。

他先让陆开山试着踩踏板,带动滚筒转动。

随着陆开山的动作,滚筒开始飞快旋转,发出“呼呼”的声响,仿佛一头沉睡的野兽苏醒过来。

“来,表哥,把稻穗放上去试试。”李星辰对陆远说道。

陆远将一把稻穗小心翼翼地放到滚筒上方,稻穗立刻被卷入滚筒和齿板之间,只听“哗啦”一声,金黄的谷粒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落入下方的收集槽中,而稻草则从另一边滑出,整整齐齐地堆放在一旁。

“真的成了!星辰,你真是太厉害了!”陆开山激动地大叫起来,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全村,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蜂拥而至,争相观看这台神奇的机器。

他们亲眼看着这台新奇的机器,在半个时辰内就将李家剩余500斤稻谷脱粒干净,而且脱下来的谷粒颗颗饱满,完整率比用连枷打高出一半以上,几乎看不到什么秕谷和碎粒。

“这……这也太神了吧?”

“真是神了,一个人干顶得上十个人的活!”

“李家大郎真是个人才啊!这脑瓜子真灵!”

“了不起,了不起啊!这下咱们可省事多了!”

之前那些嘲笑过李星辰的人,现在都羞愧地低下了头,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里正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当场拿出2两银子,要请李星辰再打造一台给村里公用。

“星辰啊,你真是咱们李家村的大功臣啊!这打谷机真是太好用了,我代表全村人谢谢你!”里正紧紧握着李星辰的手,激动地说。

“里正叔,您太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李星辰谦虚地说,“行,我答应了,不过这次做得更大些,让更多人能一起用,这样效率更高。”

“好好好,就这么办!”里正连连点头。

夜幕悄然降临,如同一张巨大的黑色幕布,将整个李家村笼罩其中。

晒谷场上的人群渐渐散去,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带着疲惫和满足回到了各自的家中。

李星辰独自一人站在那台新制的打谷机旁,昏黄的月光洒在他的身上,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

他望着这台凝聚了自己无数心血的机器,心中却有了新的打算。

白日里村民们使用打谷机时脸上的喜悦和惊叹还历历在目,这台机器确实大大提高了脱粒的效率,减轻了人们的劳作之苦。

然而李星辰想得更多。

他回想起前世看过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古代中国有许多巧夺天工的发明创造,但由于发明者敝帚自珍,不愿将技术公开,导致这些珍贵的技术最终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传,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打谷机不能只给咱们村用,它应该属于更多的人。”李星辰喃喃自语,一个好用的农具如果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就如同明珠暗投,其价值将大打折扣。

“星辰,你在想什么呢?”李承恩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打断了李星辰的思绪。

原来,李承恩见儿子独自一人站在打谷机旁发呆,便走过来看看。

“爹,我在想,这打谷机不能只给咱们村用。”李星辰转过头,目光坚定地看着父亲,一字一顿地说道,“这东西守是守不住的,与其让别人偷偷摸摸地仿制,倒不如咱们主动把它献给县里,让更多的人都能用上它,让更多的人受益。”

李承恩闻言一愣,他没想到儿子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识和胸怀。

短暂的惊讶过后,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孩子,你能这么想,为父很是欣慰。不过,县里那些人一个个都是人精,未必会善待你的心血,你可得想好了。”

“爹放心,我自有打算。”李星辰笑了笑。

第二天一大早,李星辰便找到了里正,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什么?你要把打谷机献给县里?”

里正听完李星辰的话,惊讶得合不拢嘴,“这可是个大功劳啊!按规矩,县里肯定要奖赏的,说不定还能减免田税呢!”

“里正叔,那您看什么时候方便,带我们去县里?”李星辰问道。

“就明天吧,我让人准备牛车。”里正爽快地答应下来。

他心里清楚,这打谷机如果真的能在全县推广,那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自己作为里正,自然也跟着沾光。

次日清晨,李星辰、李承恩、陆开山、陆远一行人将一台崭新的打谷机装上牛车,在里正的带领下,向着铅山县城进发。

这台打谷机比之前那台更大更结实,木架高六尺,长八尺。最关键的滚筒直径达到一尺五寸,表面布满精心设计的倒钩状铁齿,每一颗齿都经过特殊处理,既能高效脱粒又不会伤到谷粒。

一缕金色的晨光洒在乡间小路上,给泥土地面镀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

李星辰坐在摇晃的牛车上,看着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

清晨的乡间格外热闹,三三两两的农人挑着扁担往集市赶,有说有笑。

不时有顽童追逐打闹,惊起路边的麻雀,扑棱棱飞向天际。

牛车的轱辘碾过布满石子的乡间小路,发出富有韵律的吱呀声,像是在演奏一首乡村小调。



又一日晨曦初露,天边泛起鱼肚白,将黑夜缓缓驱散。

李星辰合上书卷,轻轻舒了一口气,只觉得神清气爽,浑身充满了力量。

他起身推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露水的清甜。

远处的村庄还笼罩在一片薄雾之中,若隐若现,像是一幅朦胧的水墨画。

“星辰,该出发了。”父亲李承恩的声音从院子里传来,打断了李星辰的思绪。

“来了!”李星辰应了一声,将《论语集注》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转身出了门。

今天,是他拜师求学的日子。

阳光透过薄雾,洒在乡间的小路上,将一切都染上了一层金黄。

李星辰和父亲并肩走着,心中充满了期待。

私塾离家不远,但也不近,需要走上一个时辰,对于十岁的李星辰来说,也算是一段不短的路程。

“星辰啊,到了私塾,要好好听夫子的话,认真读书,将来考取功名,光耀门楣。”李承恩一边走,一边叮嘱着,语气中充满了期许。

他身着粗布麻衣,脚上穿着草鞋,一副典型的农家汉子打扮。

常年的劳作让他的皮肤黝黑粗糙,脸上也刻满了岁月的痕迹。

但他那双眼睛却格外明亮,闪烁着慈爱的光芒。

“爹,您放心,我一定好好读书,不辜负您的期望。”李星辰郑重地点了点头,父亲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嗯,爹相信你。”李承恩欣慰地笑了笑,伸手摸了摸李星辰的头。

两人一路走走停停,谈论着私塾的事情。

李承恩将他所知道的关于私塾的情况都告诉了李星辰。

“咱们镇上的私塾,是傅夫子办的,傅夫子可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才子,学问好得很呐!”

“听说他年轻时也曾进京赶考,可惜屡试不第,后来就回乡办了私塾,教书育人。”

“这些年,从他私塾里走出去的秀才老爷,也有好几个了。”

“星辰啊,你可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跟傅夫子学习。” 李承恩的语气中充满了敬意。

“爹,您说的傅夫子,是不是名叫傅栋,字岩叟?”李星辰突然问道。

“咦?你这娃子,咋知道的?”李承恩一愣,有些惊讶。

“我……我听村里人说的。”李星辰含糊地说道,他总不能说自己是从历史书上看到的吧。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个傅岩叟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私塾先生,但是他有个相交莫逆的好友-辛弃疾。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两人终于来到了铅山县南七里的玉虚观,旁边就是私塾。

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建筑,白墙黛瓦,古朴典雅。

门前有一块空地,种着几棵老槐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

门口挂着一块匾额,上书“明德私塾”四个大字,笔力遒劲,气势恢宏。 “这就是傅夫子的私塾了。”李承恩指着匾额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

李星辰抬头望去,只见私塾的大门紧闭着,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传道授业解惑,育人成才树德。”

“星辰,快点把带来的束脩拿上。”李承恩一边说,一边率先上前,轻轻地叩响了门环。

“咚咚咚。”清脆的叩门声在安静的私塾中回荡。

片刻之后,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年轻的书童探出头来。 “你们找谁?”书童睡眼惺忪地问道,显然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

“我们是来拜见傅夫子的,这是我的儿子,李星辰,想拜在傅夫子门下,学习圣贤之道。”李承恩连忙说道,语气恭敬。 “夫子学生招满了,不收了!。”书童打了个哈欠,准备关门。

“这位小哥,麻烦通报下夫子,在下李家村李星辰,如果夫子不愿意教也就算了。”李星辰拱手说道,那意思就是你个小小书童,别替夫子做决定。

书童听他这么说,磨磨唧唧的说道:“等着!”,转身进去通报了。

李星辰看着紧闭的大门,心中忐忑不安。

等候的时间,总是显得格外漫长。

好一会儿,书童才回来,将两人领进了院子。 穿过一个小花园,来到一间宽敞的厅堂,只见一位中年男子端坐在正中的太师椅上。

他身穿一袭青色长衫,头戴方巾,面容清癯,颌下留着三缕长须,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味道。

他便是傅夫子,傅岩叟。

“草民李承恩,携子李星辰,拜见傅夫子。”李承恩恭敬地行礼道。

李星辰也跟着行礼:“学生李星辰,拜见夫子。” 傅夫子微微颔首,目光在李星辰身上扫过,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

“你就是李星辰?”傅夫子开口问道,声音温和而富有磁性。

“正是学生。”李星辰回答道,声音清脆响亮。

“听说你小小年纪,就能想出打谷机这样的好物件,还能帮助家里改良耕种之法,当真了不起。”傅夫子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赞赏。

“夫子过奖了,学生只是略懂皮毛而已。”李星辰谦虚地说道。

“嗯,不骄不躁,甚好。”傅夫子点了点头,“我且问你,你可知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回夫子,学生以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明事理,知进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李星辰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是他早就想好的答案。

“好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傅夫子眼中闪过一丝异彩,“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识,当真难得!看来,你对《论语》也有所涉猎?”

“学生最近正在读《论语集注》,只是资质愚钝,还有许多地方不太明白。”李星辰说道。

“嗯,《论语集注》乃是朱熹先生的著作,注解详尽,义理精深,确实是学习《论语》的最佳读本。”傅夫子说道,“这样吧,你随便背诵一段《论语》给我听听。”


北狄者,居北荒之远域,性勇悍而善骑射,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徙。其俗崇武,部落纷纭,常为中原边患之扰。

观其军政之制,部落为基,族长制之。民自幼习骑射,马疾如电,矢利若星,聚散飘忽,来势难测。其利在速,其患亦速。若遇风雪饥馑,牲畜凋敝,则南向而图中原之富。秦汉之匈奴,隋唐之突厥,宋之契丹、女真、蒙古,皆尝为大患,烽火连于边鄙,征尘蔽于塞空。

考其与中原往来,或战或和,皆有脉络可寻。汉武兴师,卫霍扬威,虽驱匈奴于漠北,然亦耗国力,至昭宣而后,方有和亲之策,边事稍宁。唐初对突厥,亦先战后抚,用其豪杰,遂开贞观之盛。至若宋室,重文轻武,兵威不振,虽有岁币求和之举,终难止北狄之侵凌,致徽钦蒙尘,社稷倾颓。

今之御狄,当鉴往知来,合文武之道,施恩威之策。于文者,兴教化,宣仁德,通互市,厚往薄来,示以怀柔。使知华夏之礼义,感圣朝之恩泽,渐化其性,息兵戈之争。于武者,整军伍,缮甲兵,固边防,据险扼要,严阵以待。练精锐之士,备良马劲弩,使敌不敢轻犯。若敌来犯,则以逸待劳,相机而动,或击其惰归,或断其粮道,务使有来无回。

且当用间之术,察其内部之情,离间其部落,弱其联盟。又可招抚其贤能,以为我用,化敌为友,共保和平。然此非一蹴而就之功,需持久之策,坚定之念,朝野一心,方能奏效。

故御狄之要,在明其情,知其性,施恩威并济之法,行长治久安之策。使北狄归心,边患永弭,华夏之疆土永泰,万民之福祉长享。”

“时间到!” 随着考官的一声令下,李星辰放下笔,长舒一口气。

他环顾四周,发现不少同学还在奋笔疾书,有些甚至面露焦急之色。

走出考场,李星辰感到一阵轻松。

几日后,考试结果出来了,李星辰果然不负众望,一举夺魁,拿下了第一名!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瞬间传遍了整个县学。

“听说了吗?这次月考的第一名,竟然是李星辰!” “就是那个号称神童才十一岁的李星辰吗?”

“没错,就是他!听说他的答卷,连赵老夫子都赞不绝口呢!”

“真是人不可貌相啊!以后可得向他多多请教了!” 一时间,李星辰成了县学里的风云人物,走到哪里都能听到人们的议论声。

“星辰兄,恭喜恭喜啊!这次你可是给我们班争光了!”沈知行一脸兴奋地跑过来,搂着李星辰的肩膀说道。

“哈哈,同喜同喜!以后还请赵兄多多关照啊!”李星辰笑着回应道。

“星辰兄,你真厉害!”连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同窗赵子昂,也忍不住对李星辰竖起了大拇指。

月考后的休沐日,让整条街都洋溢着轻松的气息。

李星辰一路小跑,青石板在他脚下发出清脆的声响。

刚到李家村,李星辰三步并作两步,还未跨过门槛,就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

“爹!我回来了!”清亮的少年音穿过庭院,惊起几只正在啄食的麻雀。

正在查看账册的李承恩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却故意板起面孔。

他放下手中的毛笔,慢悠悠地踱步到院中。

“臭小子,终于回来了?”李承恩双手负在身后,装出一副严父的模样。

阳光透过院中老槐树的枝叶,在他略显沧桑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