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海岸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朱元璋假死后,我登基称帝完结文

大明:朱元璋假死后,我登基称帝完结文

古代小王子 著

其他类型连载

但如今,倭寇的出现,走私事件的猖獗,让他意识到大明的内部隐藏着许多危机。“朕倒要看看,这些人能掀起来什么浪花。”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朱元璋说完这句话,开始思索起来,在脑海中对比起了朱允熥和朱允炆两人。他的眼神中带着一种审视,仿佛在权衡两人的优劣。他想,要是朱允炆遇到这种事会怎么做?朱允炆生性善良,对待臣民总是怀着一颗仁慈之心。但在处理这些复杂的政治和军事问题时,他会不会过于软弱?他是否有足够的果断和谋略来应对这些危机?朱元璋在心中不断地思考着这些问题。很快,朱元璋就得出了答案。他觉得朱允炆不行!朱允炆缺乏朱允熥那种果断和霸气。朱允熥在处理这些危机时,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朱允熥在面对一些紧急情况时,总是能够冷静分...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5-01-18 17:5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其他类型小说《大明:朱元璋假死后,我登基称帝完结文》,由网络作家“古代小王子”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但如今,倭寇的出现,走私事件的猖獗,让他意识到大明的内部隐藏着许多危机。“朕倒要看看,这些人能掀起来什么浪花。”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朱元璋说完这句话,开始思索起来,在脑海中对比起了朱允熥和朱允炆两人。他的眼神中带着一种审视,仿佛在权衡两人的优劣。他想,要是朱允炆遇到这种事会怎么做?朱允炆生性善良,对待臣民总是怀着一颗仁慈之心。但在处理这些复杂的政治和军事问题时,他会不会过于软弱?他是否有足够的果断和谋略来应对这些危机?朱元璋在心中不断地思考着这些问题。很快,朱元璋就得出了答案。他觉得朱允炆不行!朱允炆缺乏朱允熥那种果断和霸气。朱允熥在处理这些危机时,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朱允熥在面对一些紧急情况时,总是能够冷静分...

《大明:朱元璋假死后,我登基称帝完结文》精彩片段


但如今,倭寇的出现,走私事件的猖獗,让他意识到大明的内部隐藏着许多危机。

“朕倒要看看,这些人能掀起来什么浪花。”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朱元璋说完这句话,开始思索起来,在脑海中对比起了朱允熥和朱允炆两人。

他的眼神中带着一种审视,仿佛在权衡两人的优劣。

他想,要是朱允炆遇到这种事会怎么做?

朱允炆生性善良,对待臣民总是怀着一颗仁慈之心。

但在处理这些复杂的政治和军事问题时,他会不会过于软弱?

他是否有足够的果断和谋略来应对这些危机?

朱元璋在心中不断地思考着这些问题。

很快,朱元璋就得出了答案。

他觉得朱允炆不行!

朱允炆缺乏朱允熥那种果断和霸气。

朱允熥在处理这些危机时,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

朱允熥在面对一些紧急情况时,总是能够冷静分析,然后果断下令,毫不拖泥带水。

而朱允炆可能会在犹豫和权衡中,错失良机。

“有趣有趣!”

“不成想,一场假死,倒是换来了一条真龙。”

“接下来的大明必然更加动荡。”

“朕倒要看看,允熥这小子怎么应对!”

……

与此同时,在茫茫的大海之上,蒋忠、洪保、侯显等人率领着精锐海军在海面上破浪前行。

战船的船帆被海风鼓得满满的,发出猎猎的声响。

蒋忠站在旗舰的船头,他望着远方的海平面,对身旁的洪保和侯显说道:“此次前往北平府,务必速战速决,绝不能给燕王府有任何喘息的机会。”

洪保紧握着拳头,应声道:“我等精锐之师,定能一举拿下北平府。”

侯显则微微眯着眼,看着远处,冷静地说:“虽说我们兵强马壮,但也不可轻敌。”

“北平府毕竟是燕王的根基之地,定有不少能征善战之人。”

随着距离北平府越来越近,士兵们的神情也越发严肃起来。

他们检查着手中的武器,眼神中透着兴奋与决然。

终于,战船靠近了北平府的海岸。

蒋忠大手一挥,喊道:“登陆!”

士兵们迅速有序朝着陆地冲去。

在向北平府进军的途中,他们遭遇了第一波敌人。

这是一群负责巡逻的士兵,看到蒋忠等人的军队突然出现,他们顿时警惕起来。

一个巡逻小头目喊道:“你们是什么人?竟敢在这里出现!”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毕竟蒋忠等人的军队看起来气势汹汹。

蒋忠冷笑一声,对身后的士兵喊道:“列阵,迎敌!”

士兵们迅速变换阵型,前排的士兵举起盾牌,组成一道坚固的盾墙。

后排的士兵则握紧长枪,透过盾牌的缝隙,瞄准敌人。

洪保手持长枪,站在队伍的前列,他大喝一声:“看我如何破敌!”

说罢,他如猛虎下山一般,朝着敌人冲去。

当他接近敌人时,他猛地将长枪刺出,口中喊道:“破!”

长枪直接刺穿了一个敌人的胸膛,那敌人瞪大了眼睛,嘴里喷出一口鲜血,然后缓缓倒下。

侯显则带领着一队弓箭手,他喊道:“放箭!”

弓箭手们迅速弯弓搭箭,箭雨如蝗虫般飞向敌人。

敌人被这突然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阵脚大乱。

一个敌方士兵惊恐地大喊:“箭雨!是箭雨!”

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脸上满是惊恐,身体本能地往后缩,试图躲避箭雨,却不小心撞到了身后的同伴。


朱棣深吸一口气,然后大声喊道:“各位将士听令!不要慌乱,本王在此,我们有序撤退!”

他的声音虽然响亮,但在这混乱的场面中,还是被各种嘈杂声淹没了一部分。

不过,周围的一些士兵听到了他的声音,开始向他这边靠拢。

这些士兵的脸上带着一丝希望。

他们知道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只有听从藩王的指挥才有一线生机。

朱棣看到士兵们逐渐围拢过来,心中稍定,他开始有条不紊地指挥起来。

他对张玉说道:“你带领一队士兵去保护粮草,能抢救多少是多少,那是我们的命脉。”

张玉抱拳行礼,大声回应道:“殿下放心,末将定当竭尽全力!”

说完,他迅速转身,开始召集士兵,喊道:“跟我来,保护粮草!”

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在混乱的人群中吸引了不少士兵的注意。

一些士兵听到命令后,纷纷响应,跟着他朝着粮草的方向跑去。

宁王朱权也对着一群士兵喊道:“你们几个,去把受伤的兄弟都带上,不能丢下任何一个人!”

他的声音充满了关切,眼睛扫视着周围受伤的士兵。

那些士兵们齐声应道:“是,宁王殿下!”

然后迅速分散到各个角落,去寻找受伤的战友。

他们小心翼翼地扶起受伤的士兵,有的士兵背着受伤的同伴,有的则两人搀扶着一个伤员,朝着撤退的方向缓慢移动。

湘王朱柏则跑到一群正在乱跑的士兵面前,拦住他们,大声说道:“听本王指挥,朝着营地后方的树林撤退。”

他的声音严肃而有力,试图让这些慌乱的士兵镇定下来。

士兵们听了他的话,渐渐镇定下来,开始按照他的指示行动。

他们排成一列,跟在朱柏的身后,朝着树林的方向走去。

然而,在这混乱的情况下,还是有不少士兵不听指挥,只顾着自己逃命。

“四哥,这些士兵不听指挥,这可如何是好?”

朱棣皱了皱眉头,说道:“现在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先让愿意听从指挥的士兵有序撤退。”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无奈,但他知道在这种紧急情况下,不能因为少数人的不听指挥而耽误了整体的撤退计划。

在撤退过程中,不时有炮弹在附近爆炸。

一颗炮弹在朱棣不远处炸开,溅起的泥土差点打到他身上。

他的贴身侍卫急忙喊道:“殿下小心!”

并迅速挡在朱棣身前。

朱棣只是微微侧身,然后继续指挥着士兵们,他的眼神坚定,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

他的心里想着:“我不能慌乱,我是他们的主心骨。”

士兵们在藩王们的指挥下,开始朝着营地后方缓缓移动。

但由于人数众多,道路狭窄,而且大家都很慌乱,所以队伍显得十分拥挤。

朱棣看到这种情况,再次大声喊道:“大家不要挤,保持秩序,否则谁也走不了!”

藩王们看着自己的军队如此混乱的撤退,心中充满了忧虑。

但也只能随着人流一起向后撤离,希望能尽快摆脱琼王海军的攻击。

金陵城皇宫

朱允熥站在金陵城皇宫那高耸的高台之上,凛冽的夜风吹拂着他的衣摆。

他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北方那片被火光笼罩的天空。

半边天都染成了刺目的红色!

朱允熥心中清楚,这冲天的火光意味着对藩王大营的偷袭已经成功。


朱允炆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不轻,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眼神中满是惊恐。

方孝孺心头一紧,心中暗忖:“这是怎么回事?我明明都安排好了,岗哨也探查过了,怎么会突然出现这么多火把?”

他的额头开始冒汗,双腿也有些发软。

郑赐的心里像被一块大石头压住了一般,他想:“完了完了,这情况太不妙了。”

他的脸色变得煞白,眼睛慌乱地四处张望。

陈瑛则是心中叫苦,他想:“本以为一切顺利。这下可好,这火把一亮,恐怕是大难临头了。”

他的身体不自觉地往后缩了缩,仿佛想找个地方躲起来。

朱允炆惊恐地说道:“这……这是怎么回事?方爱卿,你不是说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吗?”

方孝孺也是额头冒汗,他声音有些颤抖地回答道:“陛下,臣……臣也不知。”

“臣之前确实都仔细探查过了,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的。”

“臣……臣也不知道哪里出了差错。”

紧接着,朱允熥、郑和,赵谦三人不紧不慢地走了过来。

瞬间,朱允炆等人愣住了。

朱允熥见状,笑着问道:“二哥,你这是准备去哪?告诉告诉弟弟!”

一瞬间,朱允炆等人都明白,这一切都是朱允熥的算计。

朱允炆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瞪大了眼睛,眼中满是震惊与愤怒。

“我怎么如此愚蠢,竟然掉进了他的陷阱。”

“我本以为可以顺利逃脱,重新夺回皇位,却没想到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这个朱允熥,竟然如此阴险狡诈。”

朱允炆咬着牙,恶狠狠地盯着朱允熥,却又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

方孝孺、齐泰和黄子澄先是绝望无奈。

他们的身体像是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一下子变得萎靡不振。

郑赐和陈瑛此时也满脸愤怒。

郑赐涨红了脸,眼睛圆睁,大声骂道:“朱允熥,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

“你妄图篡位,这是乱臣贼子的行径,你以为你能得逞吗?”

“燕王朱棣兵强马壮,他起兵勤王,定能将你这逆贼拿下,到时候你就等着被千刀万剐吧。”

陈瑛也跟着喊道:“你这阴险的家伙,设下如此圈套,以为能困住我们。”

“你这皇位是来路不正,你不会有好下场的。”

“你现在还在这里耀武扬威,殊不知你的末日即将来临,你就等着被正义的大军踏平吧。”

随后,方孝孺猛地抬起头,用手指着朱允熥,声音因为愤怒而变得尖锐:

“你这反贼,你以为你这样就能得逞吗?”

“你也配称帝?你这是篡位,是大逆不道。”

“燕王朱棣等人已经起兵勤王,你已有取死之道!”

“你就等着被千夫所指,被天下人讨伐。”

“你以为你设下这个陷阱就能困住我们,就能坐稳那本不属于你的皇位吗?你简直是痴心妄想。”

他的话语如同锋利的剑,刺向朱允熥,尽管这可能只是一种无力的反抗。

朱允熥没多废话,直接冷声说道:“来的正好,省的我一个一个揪出来。”

方孝孺梗着脖子说道:“你莫要张狂,我们早有准备,你以为你能如此轻易得逞吗?”

虽然知道局势对他们极为不利,但仍想在气势上不输给对方。

眼下他把全部的希望放在了耿炳文等人的身上。

那是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

但,接下来朱允熥的话,彻底的击碎了方孝孺等人的心。

朱允熥慢悠悠地说:“如果你们是想等着耿炳文和守军,那还是死了那条心吧,我早就安排好。”

“你们那些同伙,我也已经派人去抓。”

他的话如同晴天霹雳,在众人的耳边炸响。

朱允炆听到这话,双腿一软,差点瘫倒在地。

他的眼神变得空洞无神,心中最后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完了,一切都完了。”

方孝孺也像是被抽走了灵魂一般,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他心中充满了绝望,原本还想着凭借耿炳文的力量扭转乾坤,现在看来不过是一场空想。

朱允熥继续补刀说道:“明天,你母亲吕氏会和你一起上路。”

他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仿佛在诉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

朱允炆的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眼睛瞪得大大的,满是惊恐。

他急忙说道:“朱允熥,你不能如此,母妃是你名义上的母妃,你不能杀她。”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身体向前倾着,试图从朱允熥那里得到一丝转机。

朱允熥立马问道:“那父亲,我母亲,我大哥就该死吗?”

朱允炆和方孝孺等人闻言愣了下来,不知道怎么回事。

他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疑惑,这突如其来的质问让他们有些不知所措。

朱允炆的大脑一片混乱,他心中想道:“父亲、允熥的母亲和大哥?这和母妃有什么关系?允熥这话是什么意思?”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迷茫,身体像是被定住了一般,呆呆地站在那里。

赵谦则是解释了一下:“已故太子、太子妃常氏和朱雄英的死和吕氏有关。”

他的声音低沉而严肃,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一般敲打着众人的心。

朱允炆像是遭受了晴天霹雳一般,他的脸色变得惨白如纸,身体不由自主地后退几步。

他的心中在呐喊:“不,这不可能,母妃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这一定是污蔑,是你为了对付我编造的谎言。”

他的嘴唇微微颤抖,想要反驳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朱允炆的世界在这一刻开始崩塌。

他对母亲的信任和对亲情的认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方孝孺等人则是满脸的难以置信。

方孝孺瞪大了眼睛,心中想道:“这怎么可能?太子妃平日里看起来端庄贤淑,怎会与太子殿下、太子妃和嫡长孙的死有关?”

他皱着眉头,对赵谦说道:“你这话可不能乱说。”

“太子妃一向贤德,怎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你可有确凿证据?”


徐辉祖听到这个问题,一个趔趄差点栽倒。

他站稳后,眼睛瞪着李景隆,像是听到了一个超级荒谬的问题,反问道:“你问我?”

他的声音都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李景隆点了点头,那脑袋点得像小鸡啄米一样,理所当然地说:“对,毕竟你是主帅,我是副的。”

他一边说着,还一边摊开双手,做出一副无辜的样子。

他看的可清楚了,这皇位说到底就是朱家人之间争来争去。

他犯不上下多大力气,不然万一朱允熥赢了登基了,倒霉的不就是他了。

徐辉祖也是能够猜到李景隆心中的想法,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身为臣子,自然要听从皇帝的旨意。”

他哪里不懂得此次是朱家人自己的事,但他从小接受的教育使得他没办法旁观。

在他的观念里,忠诚于皇帝是刻在骨子里的信条,哪怕明知前方困难重重,也不能违背。

李景隆继续点头,那点头的频率就像个拨浪鼓,说道:“你说得对,所以现在怎么办?明天可就是琼王炮轰金陵城的日子。”

徐辉祖沉默下来,他皱着眉头,眼睛盯着前方的海面,开始思索怎么办。

朱允熥看着海面上的一切,他的神情十分平静。

在他看来,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这是战争的残酷性。

他站在战船的船头,海风轻轻吹动他的衣角。

他的平静源于他对战争本质的深刻理解。

赵谦和郑和站在一旁,他们无奈地叹气。

那叹气声就像一阵轻轻的风,在空气中散开,没有多说什么。

他们知道朱允熥的决定,也明白战争的无情,只是心中还是有些许不忍。

朱允熥的大炮瞬间团灭了先锋队的消息,迅速传回皇宫。

皇宫之中,朱允炆正坐在龙椅上,双手紧紧抓着扶手,指节都因为用力而泛白。

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眼睛瞬间瞪大,难以置信地说道:“这……这怎么可能?那先锋队可是朕精心挑选的,怎会如此不堪一击?”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脸上满是震惊的神色。

黄子澄站在一旁,嘴巴张得大大的,半天合不拢。

他的眼睛里充满了疑惑和惊恐,喃喃自语道:“这琼王的势力竟然如此强大?这大炮的威力也太惊人了,我们之前可从未听闻。”

他一边说着,一边不停地摇头。

齐泰也同样是一脸的难以置信,他的身体微微摇晃了一下,像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你可看清楚了?莫要传错了消息。这先锋队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地就被团灭?”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愤怒。

齐泰的愤怒并非针对传信士兵,而是他对这个残酷现实的抗拒。

……

宋忠匆匆赶到朱元璋所在之处,见到朱元璋后,赶忙行礼,随后便开始汇报。

宋忠的声音有些急促:“皇爷,奴才刚刚得到消息,琼王殿下那边……情况不妙啊。”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问道:“怎么个不妙法?快细细说来。”

宋忠咽了口唾沫,继续说道:“皇爷,琼王殿下的大炮威力惊人。”

“徐辉祖和李景隆将军派出的先锋队,还没来得及做出什么反应,就被琼王殿下的大炮瞬间团灭了。”

朱元璋的脸色变得十分凝重。

他的眉毛紧紧地皱在一起,眼神中透着深深的惊讶与忧虑。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地开口说道:“朕原以为允熥这孩子虽有些能耐,但也不至于如此厉害。这大炮的威力,可真是超乎朕的想象。”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屋内来回踱步。

脚步显得有些沉重,每一步都像是踏在他那忧虑重重的心上。

反应完之后,朱元璋又抬头看向宋忠,眼神中带着一丝担忧,问道:“明天就是炮轰的日子了?”

宋忠恭敬地点了点头,不敢多说什么,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

朱元璋听到这个回答后,开始担心起来。

他心里清楚,一旦起了兵戈,这事情就不好收场了。

这可不像小孩子过家家,战争一旦爆发,带来的将是生灵涂炭、血流成河。

而且现在知晓了朱允熥的大炮威力如此强大,金陵城能否抵挡得住还是个未知数。

他站在那里,双手背在身后,眼睛望着远方,自语道:“这可如何是好?”

他的担心不仅仅是对金陵城的安危和大明根基的忧虑。

更是对这场皇室内部争斗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的预见。

他深知战争的破坏力,而朱允熥强大的军事实力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困境。

晚上,月光被乌云遮得严严实实,海面上一片漆黑,只有海浪轻轻拍打着船身发出的声响。

徐辉祖和李景隆两人在营帐内,营帐中烛火摇曳,映照出两人凝重的面容。

先锋队的惨败让徐辉祖和李景隆面临巨大压力。

两人经过一番商讨后,决定夜袭。

趁着这漆黑的夜晚偷袭朱允熥的舰队。

徐辉祖站在船头,压低声音对士兵们说道:“诸位将士,今日之战我们已失先机,但此刻我们必须放手一搏。”

“趁着夜色,出其不意,定要打那琼王一个措手不及。”

“大家务必保持安静,跟紧队伍,不得擅自行动。”

士兵们纷纷点头,他们紧握着武器。

徐辉祖一声令下,战船缓缓起航,船桨入水时几乎没有发出声响。

李景隆那边也没闲着,他在自己的船上,小声地对士兵们叮嘱:“大家都机灵着点。”

士兵们也都打起精神,紧紧跟随着李景隆的战船。

他们的战船一艘接着一艘,在黑暗中悄无声息地前行。

徐辉祖站在船头,眼睛紧紧盯着前方,他的身体微微前倾。

李景隆则时不时地回头看看身后的战船,确保队伍没有脱节。

为了避免被发现,他们熄灭了船上所有不必要的灯火,整个舰队就像一群隐藏在夜幕中的幽灵。

海风轻轻吹过,带来一丝凉意,却吹不散士兵们心中的紧张。

随着距离朱允熥的舰队越来越近,徐辉祖和李景隆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他们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在这寂静的夜晚仿佛擂鼓一般。

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朱允熥的舰队早有防备。


“你看看这金陵城,就这么大点儿地方,光是粮草消耗,就足够把你给拖死。”

“你以为藩王们的联军是那么好对付的吗?”

方孝孺赶忙点头附和,他皱着眉头,一脸严肃地说:“金陵城弹丸之地,虽有一时之备,然长久对峙,粮草必成大患。”

“你朱允熥不过是困兽犹斗,以为凭借些微准备就能抵挡天下之兵,实在是愚蠢至极。”

齐泰也跟着说道:“没错,你这是自不量力。”

“金陵城的粮草储备能支撑多久?”

“一旦耗尽,你的士兵们饿都饿死了,还拿什么打仗?到时候,这金陵城就是一座死城,你也将成为阶下囚。”

黄子澄也在一旁帮腔:“朱允熥,你莫要以为现在有些许优势就得意忘形。”

“这天下大势,岂是你能轻易扭转的?藩王们的联军一旦兵临城下,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大势已去。”

朱允熥依然是一副看二傻子的样子看着他们。

“我可从来没说过,指望着陆地上的支援。”

“你们以为我这些年在琼州府白待的吗?这些船只和武器是凭空变出来的吗?”

朱允炆等人听完,顿时哑口无言。

紧接着朱允熥说:“既然你们一直在这聒噪,那朕就让你们亲眼看着,朕是怎么嬴,怎么胜利的,让你们彻底死了心!”

“那些藩王来都来了,那就全都解决后,然后再送你们一起上路。”

说罢,朱允熥大手一挥,对着手下的士兵命令道:

“把他们全都关押起来,继续在先帝陵墓那里的小黑屋里面,吕氏也一起带过去。”

他把这些人留下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些藩王打出来的旗号不是起兵勤王吗?

到了关键的时候,他还能把朱允炆拿出来摆在那些藩王面前!

朱允熥的原则只有一个:嬴!

只要能打赢,任何办法,他都会用!

因为,只有胜利者,只有活下来的人,才能,才有资格说话!

史书都是胜利者书写!

士兵们得令,上前押解朱允炆、方孝孺、齐泰、黄子澄、郑赐、陈瑛等人。

吕氏也被一起带过去,她低着头,默默地跟着士兵们走。

做完这些,朱允熥把赵谦叫到跟前,神色严肃地说:“赵谦,你去把吕氏的所作所为详细地写出来,然后张贴在金陵城的大街小巷。”

“要让百姓们都知道她的恶行,不能让她的丑事被掩盖。”

赵谦恭敬地回答:“陛下,臣遵旨。”

“只是这吕氏的事情涉及诸多方面,有些细节可能会引起百姓的恐慌,是否需要有所隐晦?”

朱允熥微微摇头,目光坚定地说:“不必隐晦,如实写来。”

“朕要让所有人都清楚,朕的所作所为都是有原因的。”

“吕氏在背后操纵了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这些都必须公之于众,让百姓们评判是非。”

赵谦点头称是:“陛下圣明,臣这就去办。”

朱允熥又看向郑和,说道:“郑和,朕之前让情报组织搜集的这些官员在海禁期间走私的消息,也全都贴出来。”

“这些官员,拿着朝廷的俸禄,却干着违法的勾当,不能让他们继续逍遥法外,要让百姓们看看他们的真面目。”

郑和恭敬地抱拳行礼,说道:“这些官员走私之事,严重损害了我大明的利益,是该让百姓知晓。”

“臣这就去安排人手,将这些消息尽快张贴出去。”

很快,金陵城的大街小巷都贴满了告示。

告示上详细地写着吕氏的种种行径,让金陵城的百姓,以及全天下的人都知晓。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