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刘晓陆杨的现代都市小说《科举: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热门作品》,由网络作家“一只绿耳”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科举: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是作者“一只绿耳”的倾心著作,刘晓陆杨是小说中的主角,内容概括:面,便去了静香书坊。陆杨过去时,并没有看到书坊掌柜。不过接书抄的册子上记录着陆杨的名字。陆杨把《三字经》和纸张递给那位先生。等那位先生检查完后,陆杨拿到了二百文钱。陆杨没有再接书抄。在书坊里买了些便宜的纸张后,陆杨便想去买些肉回家包包子。想着上次猪肉里的膻味。陆杨脚步一转......
《科举: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热门作品》精彩片段
老大夫一听,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陆杨。
“没晒好你还敢进来问,挺大胆的啊。”
陆杨嘿嘿地笑着装傻,“小子实话实说,不敢骗大夫您。”
老大夫轻笑一声,随后伸手抓了一把桃仁仔细看了起来。
桃仁个头确实是上乘的,桃仁皮也没有破损。
可见少年的家人也是用心做事之人。
老大夫眼里透露着一丝满意。
这桃仁收是能收,就是这个量......
老大夫把桃仁放下,看着陆杨期待的眼神,淡笑道:“这桃仁倒是好的,只是这个量有些多了,我这焕春堂可收不下这么多。”
陆杨理解地点头,“大夫您这收多少桃仁呢?”
老大夫先是从抽屉里拿出一本账簿,翻了翻之后,才道:“你往焕春堂送一百斤过来先吧。”
一百斤?
陆杨心下一喜,一百斤也不少了。
就是不知道这价钱是怎么算的。
陆杨自觉扬起一个甜美的微笑,问道:“大夫,这桃仁价钱怎么算呢?”
老大夫看了一眼账簿,随后回道:“一百斤就是二百文钱。”
一百斤二百文钱,这属实是有些低了。
不过陆杨也没有说什么,左右这桃仁生意也做不长久。
这毛桃也是山上自个长的,他赚的就是那个辛苦钱。
二百文,总比没有好。
不过......
陆杨看向老大夫,问道:“大夫,您知道哪里还收桃仁吗?
老大夫没有犹豫便点头了。
“知道是知道,不过你直接过去的话,可能他们不会收。”
说完,老大夫打量着陆杨,没有再说话。
陆杨别的不会,最是会看人脸色。
他笑道:“在下不才,不知大夫可能帮忙引荐?”
老大夫摸了摸胡子,淡笑道:“引荐谈不上,倒是可以给你写封信。”
陆杨一听,先是猜测了一番老大夫话里隐藏的意思。
见实在是想不出来,陆杨直接问了出来。
“不知大夫需要我做些什么?”
陆杨不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帮他。
如果有,那就是他运气爆棚,遇到好人了。
老大夫摇头,看了一眼陆杨之后,便从旁边拿了张纸和毛笔,然后写了几个字。
陆杨没有凑上去看,而是等老大夫给他之后,才低头看了一眼。
纸上写了焕春堂齐老五个字。
陆杨收起心里的沉思,向齐老道谢。
“多谢齐老相助。”
齐老笑了笑,“老夫也是看你机灵,日后也是有大造化的,行了,你快去怀仁堂吧。”
说着,齐老低头,继续忙着店里的事。
陆杨再次拱手道谢,看见齐老挥手之后,才转身离去。
怀仁堂陆杨也进去问过,门面很大。
差不多有三个焕春堂那么大。
陆杨这次过去,顺利地与怀仁堂谈妥了生意。
怀仁堂所给的价格跟焕春堂一样,也是一百斤二百文。
不过怀仁堂没有规定所要的斤数。
也就是说,他能把剩下的桃仁都卖到怀仁堂来。
跟怀仁堂约好送货过来的日子后,陆杨直接去了一趟杂货铺。
现在是午时,杂货铺里没什么人。
陆杨进去之后,直接买了十斤糖。
糖是蔗糖,叫石蜜,三十文钱一斤。
光买这十斤糖,陆杨便花了300文钱。
付钱时,陆杨一阵肉疼。
不过想到一会要去静香书坊交抄好的三字经,多少能回些血后,陆杨也就不心疼了。
想他以前花钱从来不为钱发愁。
现在买点糖都要心疼好一会。
他已经不是以前的他了。
不过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
没钱是当不了咸鱼的!
陆杨再次肯定了自己之前的想法。
收好杂货铺伙计递过来的石蜜后,陆杨刚想转身离开。
余光却瞥到了石蜜下面摆放着的白面。
家里虽然有刚收的稻谷,但那要用来换杂粮和银子的。
陆杨摸了摸荷包里的银子,算了一下账。
不算抄书所得,他手里还有400文钱。
白米五文钱一斤。
白面四文钱一斤。
陆家人太多,买米不划算。
买点白面,再加点家里的杂面,一家人就能吃顿软乎香喷喷的包子。
这几天吃那杂粮野菜饼,陆杨也是有些吃吐了。
这偶尔吃吃还行,一天到晚的吃,陆杨是有些受不了了。
想到这,陆杨又跟伙计说道:“伙计,来三十斤白面!”
付好120文钱后,陆杨放好白面,便去了静香书坊。
陆杨过去时,并没有看到书坊掌柜。
不过接书抄的册子上记录着陆杨的名字。
陆杨把《三字经》和纸张递给那位先生。
等那位先生检查完后,陆杨拿到了二百文钱。
陆杨没有再接书抄。
在书坊里买了些便宜的纸张后,陆杨便想去买些肉回家包包子。
想着上次猪肉里的膻味。
陆杨脚步一转,就进了药铺。
有些香料是能入药的。
陆杨之前在杂货铺那里也没有看到什么香料。
想来在药铺里应该是能找到一些香料的。
药铺不大,里面有一个年轻人在忙活着。
陆杨连忙上前询问。
“这位大哥,我想问一下这里有没有茴香之类的香料?”
“大茴香,小茴香都有。”
陆杨又问了其他的香料。
最后花了五十文钱在药铺里买了八角,茴香,桂皮,陈皮,香叶等常见的香料。
这些香料就算包包子不放,煲汤也可以放进去。
陆杨一边想着,一边往屠户那里走去。
张屠户已经认识陆杨了,见到陆杨之后,直接问道:“小哥今天来买什么?”
陆杨看了看木板边上的骨头。
又看了一眼那还有半扇的猪肉,笑道:“屠户大哥,这些骨头若是没人买,就卖给我吧。”
张屠户爽快地应道:“你要我就给你包起来。”
骨头比上次多一点,张屠户只收了陆杨三文钱。
陆杨接过包好的骨头后,又看向那扇猪肉。
五花肉包包子最好吃了。
“屠户大哥,帮我切两斤五花肉吧。”
张屠户点头,手起刀落,直接给陆杨切了两斤整的五花肉。
五花肉是十四文钱一斤。
陆杨想着家里的油罐,又让张屠户切了两斤肥肉。
数好五十八文钱给张屠户后,陆杨直接捧着三包东西往城门那走去。
他这么逛来逛去的,已经到了未时了。
该办的事已经办完,陆杨也没有必要在这里走来走去的。
路上陆杨看到有卖冰糖葫芦的,便花了八文钱买了八串。
虽然有些小孩吃不了一串,但陆杨还是选择一视同仁。
一炷香后,陆杨走到了城门前。
“李伯,我来晚了。”
李伯摇头,指了指车上还剩下的几个位子,笑道:“不晚,还要再等等才能走呢。”
陆杨松了一口气,跟李伯聊了两句之后,便上车找位子坐下。
李伯也是大河村人。
因着前几年伤了脚做不了农活,便借了不少钱买了头牛。
现在专门做拉人或者拉货的生意。
片刻后,车上坐满了人。
李伯吆喝一声,牛车慢慢动了。
陆杨看了看车上的人,随后看向路边。
身上被几股视线盯着。
陆杨以前也经常被人这么盯过,早就习惯了。
他自动屏蔽了身旁细碎的声音,想着陆家的事。
陆家一共十七口人。
因为原主,原本三十多亩的田地现在只剩下了十亩。
如今日子都是过得紧巴巴的。
原主不管家里的事,每次回去都是为了拿钱。
他这次回家,估计几个哥哥嫂嫂多少也会有些意见。
毕竟,这是他第二次县试落榜。
县试三年两次。
要想再考,就得等到后年才能考。
而家里现在的情况,再卖地供他读书的话,估计一家人都会熬不下去。
陆杨垂下眼帘,看着手里抱着的箱笼,心里想着能赚钱的路子。
他是条真咸鱼,除了上课,手机玩得最多。
各种视频也看了不少。
仔细挑挑,能拿得出来赚钱的少之又少。
眼看想了几个,结合陆家的情况都一一放弃后,陆杨把注意力放到了自家祖业上。
他家是靠酿酒起家的。
后面虽然也投了一些其他的产业,但重心始终都是放在了酿酒上。
他从小到大接触得最多的,就是关于酿酒了。
不管怎么样,他对于自家拥有的酿酒方子多多少少也是有些了解的。
陆家如今这情况,用米酿酒不成,倒是可以从其他地方想办法。
陆家建在临村尾的位置,离后山差不多有一个时辰的距离。
他回家之后倒是可以去后山找一找,看看有没有什么能酿酒的东西。
就在陆杨想着以后的安排时,牛车慢慢停了。
陆杨抬头看了一眼,不知何时,车上只有他和另外两位大叔了。
他连忙跟着两位大叔下车。
车钱之前就给了,陆杨等李伯走远之后,才往前面的村口走去。
现在正是农忙时期。
陆杨直到走到家门口,也没有遇到人。
陆家院门关着,陆杨看了看周围的土墙,上前几步敲门。
“来了,是谁啊?”
一道稚嫩的声音响起。
陆杨从记忆里得知,这是大房二儿子二牛的声音。
“二牛,是小叔,把门开开。”
二牛已经从门缝里看出来是谁回来了,陆杨刚说完,他就已经踩着凳子把门栓拉开了。
“小叔!”
陆杨点点头,看向正在院里玩耍的几个小孩,一边往里走,一边问道:“二牛,只有你们几个在家吗?”
陆家有8个小孩。
除了大房7岁的铁蛋不在之外,其余几个小孩都在。
二牛点头,“大哥去田里帮忙了,我和招娣姐在家照顾弟弟妹妹。”
招娣是二房的大女儿,今年6岁。
现在背后正背着三房1岁的小女儿豆子。
几个小孩见到陆杨,也乖巧地过来喊人。
原主平时回家大多数时候都是关在房里看书,并不怎么接触这些小孩。
几个小孩也被家里的大人说过不能在小叔看书的时候大吵大闹,因此这会见到陆杨脸上都有些胆怯。
陆杨笑了笑,也没有说什么。
让他们自己继续玩之后,就回了房。
陆杨把箱笼里面的东西摆放到书桌上后,便拿着买的骨头和肉去了厨房。
陆家有五间土屋,形成一个凹字。
一间正屋,左右两边各两间土屋。
原主之前看书怕吵,就搬到了左边的土屋里住。
另一间则是用来放杂物。
右边一间是厨房,一间是大房在住。
正屋四间房。
一间父母住。
一间二房住。
一间三房住。
还有一间,则是给大点的孩子们住。
厨房里放了很多东西,看着不算大。
陆杨怕这天气把肉和骨头闷坏了,便从柜子里拿出几个碗把东西装好。
然后又打了两盆井水,把碗放上面搁着。
弄好后,陆杨趁机看了一眼厨房里的情况。
灶台上放着两个罐子。
一个装着半罐子的粗盐,一个装着浅浅一层的猪油。
米面豆子一类的东西陆杨没有看到,只在一旁的桌上看到了一篮子的野菜。
陆杨从记忆中得知,这是苦菜。
一听名字就知道味道肯定带着苦味。
这应该就是陆家晚上要吃的菜了。
陆杨走出厨房,看了看天色。
现在正是申时,他娘和三个嫂嫂应该也快要回来做饭了。
陆杨也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见几个孩子玩得正高兴,就回房把桌上的东西整理了一下。
抄书可以明天开始。
他现在可以先练练字。
拿出笔墨纸砚。
陆杨一连写了两张纸,才停下活动了一下手腕。
看着纸上的字,陆杨满意地点头。
原主的字偏向于颜体。
笔画丰满浑厚,气势磅礴。
大气中带着一抹锐利。
整体看着仿佛多了一抹生动的灵魂。
陆杨抬头看了一眼窗外,见几个小孩都乖巧地在院子里玩石头后,又抽出两张废纸继续练字。
不知过去了多久,一道开门声响起。
陆杨抬眸望去,便见他娘刘晓拎着一个篮子走了进来。
后面还跟着铁蛋和三个嫂嫂。
想了想,陆杨放下笔,收拾好桌上的纸张就走了出来。
“娘......”
陆杨刚想跟几个嫂嫂打招呼,便被他娘给打断了。
“你爹就说你今天会回来,还让我回来早一点做饭。”
刘晓高兴地走上前拉着陆杨的手检查了一遍。
见陆杨的精神和整体看着比前几个月回来时还要好一些后,刘晓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杨子饿了吧?娘这就去做饭。”
陆杨刚想说不饿,刘晓就急匆匆地往厨房里走去。
片刻后又拿着一个葫芦瓢出来,然后进了正屋。
陆杨笑了笑,然后看向三个嫂嫂。
“大嫂,二嫂,三嫂。”
陆杨照着顺序喊了一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