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海岸线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精品穿成皇孙,我继承了大明江山

精品穿成皇孙,我继承了大明江山

岁月神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穿成皇孙,我继承了大明江山》,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允,作者“岁月神偷”创作的一部优秀男频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下午的风,有些柔和,阳光下是绿树的影子,还有偶尔随风摆动的落叶。学堂的窗户开着,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的情况。那些年少的皇子藩王们,无心听讲,都仰着头看着房顶出神。他们或许在想着,早点下课了,回去吃点好的,玩点好的。”一群废物!“吕氏的目光在朱元璋的幼子们身上扫过,带着不屑。然后她的目光落在......

主角:朱元璋朱允   更新:2024-05-07 09:5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允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穿成皇孙,我继承了大明江山》,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穿成皇孙,我继承了大明江山》,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允,作者“岁月神偷”创作的一部优秀男频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下午的风,有些柔和,阳光下是绿树的影子,还有偶尔随风摆动的落叶。学堂的窗户开着,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的情况。那些年少的皇子藩王们,无心听讲,都仰着头看着房顶出神。他们或许在想着,早点下课了,回去吃点好的,玩点好的。”一群废物!“吕氏的目光在朱元璋的幼子们身上扫过,带着不屑。然后她的目光落在......

《精品穿成皇孙,我继承了大明江山》精彩片段


想着,吕氏渐渐在宫中,走错了方向。

“娘娘,这不是回宫,是去大学堂的!”

一个宫女,在吕氏身后悄悄提醒。

吕氏停步,回头。

温和端庄的脸在初夏的阳光下,像是泛着一丝柔和的光。

她笑了笑,微微动动嘴角。

可是说出的话,却让人心寒,胆战心惊。

”本宫去哪儿,用得着你这个贱婢管吗?“

”娘娘恕罪,奴婢多嘴!“宫女顿时跪下,面色惨白。

”呵!“吕氏又温和的笑笑,再转头,眼神变得异常阴冷,”吴龟儿,掌嘴!“

啪,啪,啪,啪!

红色的紫禁城夹道中,脆嫩的绿荫下。

吕氏依旧如常前行,脚底的软布鞋踩在石板上,没有任何声音。

她的身后,垂柳之下,她的太监正在左右开弓,打着一个宫女的嘴巴。

~~~~~

”参见娘娘……“

大学堂口,行礼的侍卫和宫人在吕氏的手势下,没有大声叩拜。

”本宫看看淮王读书!“

淡淡一句话,吕氏留下身边的宫人,只身一人朝着学堂走去。

下午的风,有些柔和,阳光下是绿树的影子,还有偶尔随风摆动的落叶。

学堂的窗户开着,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的情况。

那些年少的皇子藩王们,无心听讲,都仰着头看着房顶出神。

他们或许在想着,早点下课了,回去吃点好的,玩点好的。

”一群废物!“

吕氏的目光在朱元璋的幼子们身上扫过,带着不屑。

然后她的目光落在学堂最前面,那个专心和老师请教,身材有些消瘦的少年身上。

顿时,她的眼神变得柔和,并且充满了骄傲。

那是她的儿子,她的仰仗,她的未来,她的心中宝,朱允炆。

朱允炆拿着一本书,指给翰林学士齐泰在看。

后者露出孺子可教的微笑,然后不厌其烦的讲解起来。



“皇爷爷,您还没用膳,孙儿特意让人煮了碗热汤面!”

朱允熥小心的捧着热汤面,慢慢来到朱元璋面前。

烛火下,后者把脸隐藏在黑暗中,用带着老人斑苍老的大手,抹了两下。

“你咋知道咱没吃饭?”朱元璋看着这碗面,幽幽道。

“孙儿想,今天您肯定吃不下!”

朱允熥用筷子翻了下面条,热气香气顿时扑鼻,“早上您来了一回,又要回去处理政事,咱们大明从蒙元手里接下的烂摊子,都压在皇爷爷身上。”说着,朱允熥推了下碗,“父亲在世时,每晚都会叹息,说皇爷爷太辛苦了!”

朱元璋眼睛一酸,差点再次落泪。

好孩子!真是好孩子!自己这些孙子中,还没有个这么心思通透的孩子!

今儿这日子,自己能吃下去啥?

大明百废待兴,自己敢有一丝懈怠?

想到此处,朱元璋露出些笑容,“端下去吧,咱不饿!”

“不饿也吃些!”朱允熥看着朱元璋,真诚地说道,“上午,您和孙儿说,要爱惜自己好好活着,才是真的孝顺!您爱惜身体,好好活着,也是对我们儿孙,最大的宠爱!”

说着,朱允熥又拿出一双筷子,哽咽道,“父亲的灵柩在这里,他英灵尚在,看见咱们爷俩能吃能喝的,想必也会欣慰!”

“熥儿!”朱元璋动容道,“你真是长大了!”

说着,撸起袖子,强笑了下,“中,咱爷俩一块吃了这碗面,咱们都爱惜自己身体,好好活着!”

这碗面还真是朱允熥让人做的,朱元璋出身贫寒,吃饭喜欢吃姜蒜这样有味道的东西,说是下饭。

热汤面的热气,笼罩住爷孙两人的脸。

吃着吃着,两人都感觉眼睛有些发热,不住的擦拭眼眶。

故去的人走了,可是活着的人还要活着。悲伤只能让天上的灵魂走得不安稳,礼节是给活人看,但是真诚和心意,是给故去的人看。

一碗面吃完,朱允熥端起碗,大口大口的把热汤喝掉,随后用筷子拨几下,把里面姜蒜的渣儿,也送到口中。

“怎么把渣儿都吃了?”朱元璋随意用袖子擦下嘴,说道,“没吃饱吗?没吃饱下去吃饭!”

朱允熥放下碗,学着祖父的样子,也用袖子擦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说着,开始收拾碗筷,“父亲以前总教导孙儿,天下百姓奉养我们不易,要爱惜粮食珍惜民力。”

拿起碗,朱允熥苦笑下,“可是孙儿顽劣,每顿都要六菜一汤,如此奢靡浪费,孙儿真是朱家第一混蛋!”

“等等!”就在朱允熥转身之时,朱元璋忽然若有所思的叫住他,“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念了一句,朱元璋抬头,“这话,你从哪里学来地?”

此时还没朱子家训?

朱允熥这话,真是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里。

他出生于贫民之家,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可是勤勤恳恳种了一年地,却连顿像样的饱饭都吃不上,若有天灾还要全家忍饥挨饿,出去逃荒受尽白眼。

从农家小子到大明皇帝,百姓艰难朱元璋从未忘记。而身为帝王,礼仪之下免不了铺张浪费,却又无可奈何。

这简单的一句话,道尽了为人君,该有的操守和本份。

朱允熥心思转转,正色道,“孙儿是有感而发!”

“你……过来,到咱身前来!”

听朱元璋如此说,朱允熥放下碗筷,蹲在朱元璋的身前仰望。

“熥儿,你告诉咱,以前那副蠢笨顽劣的样子,是不是装的?”光线微弱的大殿中,朱元璋的眼神亮得吓人,像是看进了朱允熥的心里。

朱允熥低下头,低声道,“是!”

“为啥?”朱元璋忽然加大了声音。

“孙儿!”朱允熥再次抬头,眼中再次泪光闪烁,“孙儿害怕!”

“你怕什么?”朱元璋大声喝问。

随后,不用朱允熥回答,他已经懂了。

能怕啥?藏拙呗!

一个嫡子,一个没了娘的嫡子,在深宫之中没有同胞兄弟,没有母亲呵护,这日子怎么过?

坏就坏在他是个嫡子上,坏就坏在他身份尊贵上,深宫之中不知道多少双眼睛在暗中看着他,在等着算计他,他一个少年如果不小心翼翼的,把所有锋芒都藏起来,势必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他可是太子的嫡子,皇帝的嫡孙!

可是马上,朱元璋心中又生出些许的恼怒。

“你这混小子,该打!”朱元璋巴掌扬起来,又忍住了,指着朱允熥,“你老子是太子,你爷爷是皇帝,你用的着怕谁?有委屈不会找咱说?难道你现在就不怕了?”

“孙儿是该打!”朱允熥忽然给了自己一个巴掌,极其响亮,“孙儿是这天底下,最大的糊涂蛋!孙儿辜负了父亲,也辜负了皇爷爷。身为人子,不能至诚,乃是最大的不孝。身为皇孙臣子,不能为父亲皇祖分忧,乃是不忠!孙儿,为了自己那点可笑的小心思,竟然做了不忠不孝之人!”

见眼前的朱允熥说话条理清晰,引经据典,朱元璋心中的恼怒又化作怜惜,化作悔意。

该早点多看看这孩子,才十四岁呀,就有这样的隐忍,这样的心计。如此博学多才,如此聪慧。他说这些话,就算是饱读诗书的人,也未必能说得出来。

多好的一根苗子!就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话,这孩子就是我朱家的千里驹!

只见朱允熥擦擦眼睛,面容坚决地看着朱元璋,开口道,“皇爷爷,孙儿现在不怕了!

“为何?”朱元璋问道。

“孙儿身后两座山,一座是父亲,一座是您!”朱允熥缓缓道,“父亲走了,只剩下您,孙儿已经辜负了父亲,不能再辜负您!”说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刚毅在他脸上绽放。

刹那间,朱元璋仿佛看到了刚刚登基为皇帝的自己。

“我是您的嫡孙,是大明太子嫡子,若是再浑浑噩噩下去,若是连深宫中这些小伎俩都有所畏惧。若是再做一个顽劣蠢笨的男儿,若是再畏手畏脚,不敢展示自己。”

“那我,就不配做您的皇明嫡孙,更不配姓这个朱字!”

“好孩子!”朱元璋大手按在朱允熥的肩膀上,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真正的笑容,“好男儿就该意气风发,你现在才像是咱的好孙子!”说着,回头看看静静躺在大殿之中的棺椁,“才是你父亲的好儿子!”

奉安殿外,吕氏焦急地看着里面,却不敢上前。

刚才嬷嬷来报,朱允熥捧着一碗面进去了。

皇帝正是悲伤的时候,不想被人打搅。他进去岂不是自讨没趣?

谁知道,他进去之后就没出来,而大殿里一直隐隐有说话的声音传出。

他和皇帝说了什么?皇帝在和他说什么?他们怎么说了这么久?

吕氏心中仿佛压着一块石头,堵得喘不上气。

“今天皇帝对那小子的爱惜,所有亲王皇子皇孙中的头一份儿。这小子到底怎么了,竟然能让皇帝对他这么好?”

想到此处,吕氏看看身边同样望着大殿里的朱允炆。

“儿,你在想什么?”

朱允炆依旧看着那边,“儿子在想,老三以前是不是装的?”

一语点醒梦中人!吕氏忽然有些觉醒,又马上有些警惕。

老三,以前肯定是装的,不然如何突然变了个人一样!

他为什么要装?

难道,他一直在防范我们?

若真是如此,怕是要在皇帝那里,落下个妒妇的名声!

再想想皇帝的性子,若是真被他认定为妒妇,那儿子的前途?

“儿,你皇祖父在里面待那么久,兴许渴了!”吕氏绷着脸道,“端一盏热茶进去,请您皇祖父暖暖身子!”说着,吕氏靠近了些,压低声音,“进去你就哭……”

她在说,朱允炆在认真听。

但是正说着,朱元璋已在朱允熥的搀扶下,慢慢出来。

“参见陛下!”

“皇祖父!”

殿外众人赶紧行礼,吕氏低头之时看到,朱元璋的脸色竟然悲伤少了许多,而朱允熥则是依旧面无表情,看不出神色。

“嗯!”朱元璋对跪拜的人们点点头,回头对朱允熥说道,“你身子弱,要知道爱惜!为父亲尽孝是好事,但真把自己弄病了,也是不孝!”

“孙儿谨记皇爷爷教诲!”

“忙完丧事,去大学堂读书,咱给你找几个好师傅!”朱元璋板着脸,“严师出高徒,看你以后还装不装!”

“孙儿定不再辜负皇祖父之恩!”

明初大学堂,等于清代的尚书房,是皇子皇孙们读书的地方。

朱元璋虽然出身不高,但极为重视儿孙的教育,当年朱标为太子时,请的就是名满天下的大儒,宋濂等人为师。

“回吧,咱走了!”朱元璋嘱咐一声,大步前行。

不知怎么地,在路过吕氏身侧的时候,吕氏感觉皇帝的目光有些阴冷,顿时心中发寒。

“恭送陛下!”

然而,众人的叩拜中,朱元璋的身影忽然停住。

回头,郑重地看着朱允熥,开口说道,“传旨!”

他话音刚落,皇帝侍从中的贴身书记官,就躬身过来,聆听圣命仔细记载。

“朱允熥,太子嫡子,朕之嫡孙。人品贵重,深肖朕躬,才思敏捷,博学多才,至诚至孝,刚强弘毅。”

说着朱元璋顿了顿,“封,朱允熥为吴王!”

“臣谢主隆恩!”

众人心里暗中惊呼之时,朱允熥已经跪倒,以君臣之礼谢恩。

看着他不卑不亢,成熟稳重的模样,朱元璋再次点点头。

小小年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沉得住气,大有可为!

他是不知道,此刻朱允熥的心里已经沸腾了。

若不是他竭力的控制,身上的肌肉可能都会颤抖起来。

吴,大明洪武皇帝登基之前的国号。对于大明王朝,朱氏家族,有着莫大的含义。

于大明诸王中,最为显贵。

现在,这顶无数人眼馋的王冠,落在了朱允熥的头上。

“吴王,只是个开始!”

朱允熥在心里,对自己说道。


”殿下请低头!“宫人开口说道。

朱允熥慢慢低头,一顶金线编织而成金色的王冠戴到了他的头上。

再抬头,镜子中那个少年,已隐隐带着王者之气。

随后又在宫人的服侍下,朱允熥穿上华丽的宫靴。

”三哥好威风!”

两个妹妹,在宫人的怀中,对着朱允熥拍手大笑。

朱允熥的贴身太监,王八耻强忍着眼中的泪光,哽咽道,“三爷!三爷!三爷真是长大了,老奴现在就算去死也心甘情愿了!”

~~~~

朱允熥穿戴完毕,门外数十个飞鱼服绣春刀的锦衣卫进来。

跪在朱允熥的脚下,朗声道,“恭请吴王上软轿!”

一顶华丽的,明黄色的软轿被抬了进来。

朱允熥看看软轿,看看那些举着仪仗的宫人侍卫,笑了。

“既然是替皇爷爷检阅京营兵马,那我就不能坐轿!”说着,朱允熥傲然道,“牵马来,孤骑马去!”

哒哒哒,马蹄落在深宫的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喀喀喀,飞鱼服绣春刀的锦衣卫,脚步铿锵如同战鼓。

朱允熥胯下一匹纯白色,没有任何杂毛,温驯的战马,缓缓走出宫门。

他身后,无数锦衣卫铁甲侍卫浩浩荡荡,排成长龙。

而在他的身前,他出宫门那一刻,又有无数的骑兵兵丁,在前面开路。

宫城外,那些宫人和杂役,马上背过身面对紫禁城的城墙,大气都不敢出。

这是一个等级森严的时代,凡人是没有资格,没有权力见到贵人的。当遇到贵人,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避开。

那些准备进宫陛见的官员们,看了朱允熥的仪仗先是一愣,随后马上跪于路边。

朱允熥回头看看高大雄伟的紫禁城,又看看眼前宽阔的街道。心中豪气万千,意气风发。

吴王的队伍渐渐出宫,朱元璋背着手在城墙上收回目光。

“咱这个孙子,像咱!”慢慢朝城墙下走,朱元璋满脸笑意的沉思。

这个大明在他手里二十多年,刚刚步入正轨。已故的太子正值壮年,正是执掌河山,带领并稳固大明江山最好的人选。

可惜太子走了,大明的江山的继承人空悬。

但是看到自己这个英气勃发的孙子,朱元璋心中又有了别的念头。

似乎大明帝国,由一个豪情万丈,无所畏惧的年轻人带领。在岁月中乘风破浪,并且超越父祖的功绩,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想着想着,再次回望宫墙外,朱元璋对身边亲卫说道,“让蒋瓛来见朕!”(瓛,huan)

蒋瓛,大明锦衣卫指挥使。

~~~~~

咚咚咚!

朱允熥的仪仗还未到应天府外,大明京营大明的大军,天地间肃杀的战鼓声,骤然响起。

战鼓澎湃,如怒潮一般一浪高过一浪,这汹涌的战鼓震撼在男人的心头,如疾风骤雨一般。

但是这迅疾的战鼓却没有让人感到心悸,反而是热血澎湃不能自己。繁华的大明都城,似乎瞬间变成了塞外的金戈铁马之地,脑海中全是男儿欲要奋力杀敌,和大胜之后的欢呼。

胯下温顺的战马,在听到鼓声时鬃毛乍起,嘴中发出和战鼓相和的嘶鸣。那些锦衣卫士和铁甲士兵更是在瞬间,握紧手中的兵器。

”呼!“朱允熥呼出一口气,让澎湃的心潮冷静下来。他知道,接下来他要见证的,是风华无双的大明,最为骁勇的军队。也是打走大元,甘于奋勇战死的华夏男儿。

轰轰,鼓声落下大地颤抖而起。

远处一阵奔腾的马蹄声传来,大明战旗之下,无数铁甲骑士如蛟龙一一样,在战马带起的硝烟中,疾驰而来。

”吁!“骑兵之中最前面胡须浓密的骑士拉动缰绳,战马前蹄腾空不住踢腾,而马上的骑士却稳如泰山。

见到这些人如虎马如龙的骑士,朱允熥笑了。

”臣,蓝玉!“

”臣,王弼!“

”常升!“

”毛宁!“

”俞通渊。“

”参见吴王殿下!“

马蹄轰然停止,马上的骑士在铁甲发出的摩擦声齐齐下马,整齐的在朱允熥驾前叩拜。

得知朱允熥前来,军中自蓝玉之下,所有的大明将领亲自出迎。

朱允熥跳下战马,亲自把蓝玉扶起来,笑道,”我一个晚辈,竟然劳大将军亲自出迎,惭愧惭愧!“

”您是吴王,俺们做臣子的迎接您,应当应分!“蓝玉大笑道。

蓝玉身后腰挂双刀的五旬男子,容貌伟岸,这也是大明一员虎将。当初跟随蓝玉征讨塞外,在捕鱼儿海建立功勋的定远侯双刀王弼。

接下来是朱允熥的舅舅,然后有几个生面孔,其中还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

见朱允熥的目光打量自己,老将朗声道,”臣,俞通渊见过吴王殿下!“

朱允熥大惊,“可是河间郡公幼子,虢国公之弟,越嶲(xi)侯,俞通渊老将军?”

老将大笑道,“想不到吴王殿下也知道臣的名字!”

朱允熥肃然道,“大明英烈,朱家后人怎能忘记!”

俞家,当得起大明英烈这四个字。

俞氏一族的一将二相三侯”,都是明朝初期的开国重臣。

俞通渊的父亲俞廷玉在朱元璋渡江攻打应天的时,带水军归附,后来为了大明慷慨战死,死后被追封为河间郡王。

俞廷玉的长子,俞通渊的大哥俞通海,在历史上更是大名鼎鼎。

朱元璋登基之前最大的敌人不是大元,而是雄踞湖广之地,拥兵百万的一代枭雄陈友谅。

当年双方在鄱阳湖发生大战,朱元璋国号为吴,陈友谅国号为汉。陈汉水军船坚炮利,都是几十丈高的大船,朱元璋的水军不能敌。

危急之时,是俞通海挺身而出,杀出一条血路拼死帮朱元璋反败为胜。是役,俞通海壮烈战死。后来常遇春等人奋勇,杀败陈友谅。朱元璋抱着俞通海的尸体,失声大哭。

而这位俞通渊在历史上也绝对算得上英烈,建文帝即位之后,不待见这些老将,让他回家养老。然而在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中,朝廷无人可用。

建文帝下旨,让俞通渊领兵。

在最惨厉的白河沟一战当中,南军溃败,朝廷的兵马让朱棣杀得落花流水。

俞老将军须发花白,言称要报太祖皇帝厚恩,拒不投降,毅然战死在白河沟中。朱棣亲自为老将军收殓尸体,隆重下葬。

闻听大明英烈四个字,俞通渊先是一愣,随即双眼通红,郑重下拜,哽咽道,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