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如意李健安的现代都市小说《农门小娘子:我家夫君超旺家全文》,由网络作家“冷香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长篇穿越重生《农门小娘子:我家夫君超旺家》,男女主角李如意李健安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呈,非常值得一读,作者“冷香忆”所著,主要讲述的是:“咱们的买卖如何?”李福康见长兄满头大汗,看样子刚才在菜地没少卖力气,起身道:“自是很好。妹妹做的鸡蛋灌饼,镇里的人都没有吃过,吃了之后都夸赞。”李健安心里松了一口气,又问道:“卖馄饨的老爷爷会不会跟着咱们家卖鸡蛋灌饼?”“他啊。”李敏寒笑得有些幸灾乐祸,“今个都没出馄饨摊子。”李健安噗嗤笑出声来,“昨天下大雨,他出摊子,今个天晴却不......
《农门小娘子:我家夫君超旺家全文》精彩片段
李英华摸了摸鼻头,神神秘秘的道:“四狗子说五狗子从小就知道吃独食,有好吃的谁也不给。”
四狗子今年十一岁,是五狗子的哥哥,跟李英华的关系很好。
“呸。许家那么穷,五狗子有什么独食可吃。”李如意可不认为吃死鸟就是吃独食,没好气的道:“还说呢,四狗子真是铁石心肠,妹妹丢了,不知道去哪里寻,也不知道说句关心的话!”
李英华眼珠子一转,想了想便道:“四狗子不是那样的人。他家的柴刀丢了,他这会子不在山里砍柴,肯定在家里跪着受罚呢。我这就去问问他!”
赵氏语气幽幽问道:“如意,你二哥、四哥怎么还没回来?”
“不急。这还早呢。”李如意心里也有些担心,不过不表现出来。
说曹操,曹操到。李福康、李敏寒满脸笑容的回来了。
赵氏瞟见他们提的大竹篮里空荡荡,惊喜问道:“都卖完了?”
李敏寒笑道:“卖完了。”
李福康自豪的道:“三十张葱花饼、五十张鸡蛋灌饼都卖完了。”
赵氏看了同样是笑容满面的宝贝女儿,问道:“今个只卖了八十张饼?”
“镇里卖馄饨的老爷爷跟我们抢买卖,也卖葱花饼,我怕做多了饼卖不完,就比往日少做了二十张。不过,鸡蛋灌饼抛去本钱,赚的比葱花饼多。”李如意为了证明说法是正确的,这就把堂屋的门关上开始算账。
李福康、李敏寒在路上已经反复算过了。
鸡蛋灌饼用了两斤鸡蛋、半斤菜籽油、四斤白面。
一斤鸡蛋六个铜钱,两斤十二个铜钱。半斤菜籽油十五个铜钱。四斤白面十二个铜钱。
一张鸡蛋灌饼卖三个铜钱,两张鸡蛋灌饼五个铜钱。金鸡镇的主顾为了省出一个铜钱,大都一次买两张。
五十张鸡蛋灌饼成本三十九个铜钱,卖出一百二十五个铜钱。
三十张葱花饼成本是十二个铜钱,卖出三十个铜钱。
“如果不算人工、木柴、灶具磨损费,我们赚了九十七个铜钱。”李福康细细的把账说了一遍。
“竟然赚了这么多银钱。”赵氏喜上眉梢,心里一下子踏实了。
李敏寒笑道:“妹,主顾吃了咱们家的鸡蛋灌饼,个个都说好吃。”
李健安从村外的菜地回来,听到堂屋里传来家人的笑声,有些急迫的推门进去,问道:“咱们的买卖如何?”
李福康见长兄满头大汗,看样子刚才在菜地没少卖力气,起身道:“自是很好。妹妹做的鸡蛋灌饼,镇里的人都没有吃过,吃了之后都夸赞。”
李健安心里松了一口气,又问道:“卖馄饨的老爷爷会不会跟着咱们家卖鸡蛋灌饼?”
“他啊。”李敏寒笑得有些幸灾乐祸,“今个都没出馄饨摊子。”
李健安噗嗤笑出声来,“昨天下大雨,他出摊子,今个天晴却不出了。这个老爷爷真是有些奇怪。”
“估计是昨个淋着雨,身子不舒服,今个就没能出摊。”李如意想了想,问道:“二哥、四哥,老爷爷没有出摊子,你们的饼怎么卖了这么久?”
李福康、李敏寒相视对望,还是前者开口道:“妹妹,我们听说镇里的面馆从昨个下午开始卖葱花饼了。”
赵氏的心又提了起来,镇里的面馆开的年头比老头的馄饨摊还要久,没想到他们看到葱花饼好卖赚银钱,竟是也跟着卖起来。
李健安的眉头紧蹙,“怎么都来学咱们家。”
李如意云淡风轻的道:“无妨。有竞争才有进步。今个我们家弄出了鸡蛋灌饼,看看面馆多久能弄出来。”
赵氏望着小小的宝贝女儿,担忧的问道:“万一明个面馆就弄出鸡蛋灌饼了呢?”
李如意自信的笑道:“鸡蛋灌饼的做法比葱花饼的难,还有想烙出鸡蛋灌饼得有一定的技巧,面馆的人不可能那么快偷师。没事,我会的面食多着呢。不怕。”
李福康安慰道:“娘,你不要操心了。我们兄妹的买卖肯定不会被面馆挤掉。”
“下午的白面还没有着落呢。”李如意数出九十个铜钱,环视三个哥哥,“你们去里正家买白面,顺便问问有没有鸡蛋,要是有的话,十一个铜钱两斤就买,破蛋三个算一个铜钱。”
赵氏眼睛一亮,“王海家养了许多鸡,肯定有鸡蛋。如意说的这个价钱比镇里收鸡蛋的高,王海家肯定愿意卖给我们家。”
这是李家第一次去王海家买白面。李健安干脆带着两个弟弟一起去,路过许家,还把听四狗子诉苦的李英华也叫上。
四兄弟一起去了王海家。
丰氏一直在留意李家的动静,刚才听亲生的女儿王燕说李福康、李敏寒从镇里回来了,就等着李家来人买白面呢。
李家倒是麻利,这么快就来了,一来还是四个少年。
李健安是长子,就由他出面跟丰氏说话。
双方迫切希望交易成功,都十分的有诚意。
丰氏想着跟李家长久的做买卖,压根没有扣称的心思,称给的高高的。
很快,四兄弟就把三十斤白面买到手并付了七十五个铜钱。
丰氏又听李健安说要买鸡蛋,笑意更浓,“我家的鸡蛋新鲜还好吃,卖到镇里是一斤四个铜钱,只是镇里收的量很大,一次收二十斤。你们家要的量小,我就卖你们家九个铜钱两斤。怎么样?”
李健安心里暗喜,“好。婶子家要是有新鲜的破蛋,我们家也收,三个一个铜钱。”
丰氏微笑道:“破蛋正好有两个,这样吧,这次你们就拿走,等下次再有一个破蛋,你们给我一个铜钱。”
李家兄弟从王海家里买了白面、鸡蛋走了。
丰氏一下子得了八十四个铜钱,跟谁说话都透着喜意。
王燕等着两个前来打探的嫂子走后,特意问道:“娘,李家明天还来咱们家买面买鸡蛋吗?”
“瞧我这脑子,竟是忘了问这事。”丰氏轻轻拍了拍脑门。
王燕提醒道:“要是他们天天能来买,一个月就是二两多银子,都够交弟弟一年束脩费。”二两多银子抛开成本,利润不少,总之比直接卖给镇里合算太多。
李健安兄弟出来之前都得了李如意的嘱咐,自是不会把用草灰洗肥肠的法子说出来,均点点头道:“是。”
长脸农民摇了摇头道:“那成本可就高了,赚得很少。”
李福康假装轻叹一声,“没法子。天气热,家里今个刚得了一副猪下水,不收拾出来卖掉就得坏了。”
一个瘦老头吃好了,激动的叫道:“小娃娃,给我再来一个铜钱的。”
长脸农民见李健安兄弟来得比他晚,卖得比他快,生意特别火红,也放下脸来吆喝,“茄子、豆角,一堆一个铜钱。”
集市里十个有九个是卖菜的,他卖的菜别人也卖,价钱非常的便宜,两三斤才一个铜钱。
不过他这么一喊,还真把人吸引过来了,一下子卖出两堆。
他心里欢喜,扭头一看,两个少年已经提着大篮子走了,从他们来到现在,这才一会儿功夫就都卖光了。
他琢磨家里要不要也做炒肥肠卖?
赵氏一觉醒来,得知长子、二子去县城卖炒肥肠,有些惊诧,现在阻止也来不及,索性不说。
李如意连忙送上马屁,“娘比爹开明多了。”
“你啊,你爹这才走了一天,你就开始折腾你哥哥。”赵氏右手食指轻轻戳了戳宝贝女儿的额头。
“不折腾哪来的肉吃。娘,你等着晚上吃我做的炖猪蹄。”
“这都已经吃过两顿饭了,还吃第三顿干什么?”
“天气太热,不吃掉就坏了。”
“那就等着你大哥、二哥回来一起吃。”
“那是。”李如意见赵氏又要绣花,忙劝她去屋前屋后散步活动一下。
赵氏性子不倔强也不固执,听宝贝女儿说的有道理,就在院子前后走走。
李如意去了厨房,见李英华、李敏寒并排坐在灶前脑袋枕着肩膀互相依偎竟是睡着了,体贴的没有把他们叫醒,走出厨房陪着赵氏散步。
李家是外来户,建在山脚下,离村口大约百丈,东西两旁的邻居也都是外来户。
东边的是刘家,西边的是章家。
刘家、章家的人口比李家多,家里比李家还要穷。
李家到了冬天好歹儿女都有棉衣棉裤穿,刘家、章家都是两人共穿,大儿子穿着出门干活,二儿子没得穿就得在家里呆着。
越穷就越生。
李家五个儿女,赵氏肚子里还有一个。
刘家夫妻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都已经十七岁,刘家媳妇张氏又怀孕了。
章家的老夫妻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娶妻生了儿女。第三代现在已有十人。三个儿媳妇又都怀了身孕。
赵氏站在自家后院的菜地,由李如意陪着说话,比较悠闲。
不远处,章家老二的媳妇王花大着肚子在后院剁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