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畅读全文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
现代都市连载
看过很多小说推荐,但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这是“言蹊云浅”写的,人物苏茉杨素云身上充满魅力,叫人喜欢,小说精彩内容概括:“那好像是新来的知青,怎么掉河里了?”“真没气了!可怜呦,还这么年轻……”军装男见女人已经没了气息,赶紧对她进行抢救。“哎呦,怎么还亲上了?”翠花婶惊叫。……她被救回来了。两天后她醒来发现自己竟然穿书了,穿到了早前看过的一本古早大女主创业文里,还狗血的穿成了开局就嘎的女炮灰。书中女主是一个勤劳智慧,有胆识的新时代女性。在改革开放之初,抓住机遇,果断辞职下海,最终发家致富,成为首批富起来的人。富起来后,她还不忘回馈社会。在她艰苦创业的过程,还有她与高官丈夫先前因误会而离婚,一对有情人分道...
主角:苏茉杨素云 更新:2024-04-27 21:55: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苏茉杨素云的现代都市小说《畅读全文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由网络作家“言蹊云浅”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看过很多小说推荐,但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这是“言蹊云浅”写的,人物苏茉杨素云身上充满魅力,叫人喜欢,小说精彩内容概括:“那好像是新来的知青,怎么掉河里了?”“真没气了!可怜呦,还这么年轻……”军装男见女人已经没了气息,赶紧对她进行抢救。“哎呦,怎么还亲上了?”翠花婶惊叫。……她被救回来了。两天后她醒来发现自己竟然穿书了,穿到了早前看过的一本古早大女主创业文里,还狗血的穿成了开局就嘎的女炮灰。书中女主是一个勤劳智慧,有胆识的新时代女性。在改革开放之初,抓住机遇,果断辞职下海,最终发家致富,成为首批富起来的人。富起来后,她还不忘回馈社会。在她艰苦创业的过程,还有她与高官丈夫先前因误会而离婚,一对有情人分道...
“抓人也要讲证据的,县里革委会有哪些人,以及有哪些暗线,他们基本都清楚。这些人去问,他们是不会说的。”
苏茉默然,搞得还挺复杂,跟那些小说中写的完全不一样。
别的小说,女主随随便便就能发现黑市,她要不是陆长征带着,估计找一天都找不到。
果然是炮灰啊,没有光环加身,找个黑市都这么困难。
两人进入大爷说的那个街口,没多久就一个大婶路过,热情的问:“两位看着有些眼生,找哪家呀?婶子我这里老熟了,帮你们指指路。”
“陈大爷叫我来的,我找王大爷。”陆长征道。
“哦,找老王家呀。前面左转再右转,门口一棵歪脖子树那里。”大婶子大声道。
“行,谢谢婶子。”
陆长征按照大婶说的往前骑,在路过一个院门的时候,门忽然从里面打开,一个壮汉走了出来,对着两人道:“这里。”
陆长征停了下来,两人推着车进了院门。
苏茉在门口看了看,根本就没歪脖子树,真是到处都是套路。
壮汉把门关上后,道:“把车停在这里,走的时候交一毛钱,把脸遮上,跟我走。”
苏茉从挎包里拿出条丝巾把脸挡住,陆长征则是用的手帕。
苏茉在心中叹气,这黑市这么难搞,在黑市卖东西这条还是要再考虑考虑。
两人跟着壮汉进了屋子,其中一个房间里有个大衣橱,壮汉打开衣橱的门,里面竟然有个暗门,从暗门进去后,再穿过一个屋子,这才到了黑市。
黑市一个很大的四合院里,几乎每一个方位都有人把守放风。里面的人不少,都蒙着脸,说话的声音都压得很低。因此,就算里面人不少,也不会显得嘈杂。
“你们自己逛吧,买完到这里来找我。”壮汉说完,就进了身后的房间。
房间里面还坐着不少人,都是清一色的壮汉,应该也是在等客人的。
看来这个黑市老大势力还不小,小弟都不少。
两人先在院子里粗粗逛了一圈,苏茉发现大部分卖的都是吃的,以卖粮的居多,卖肉的只有三个,一个卖猪肉,两个卖活鸡的。
而且那个卖猪肉的,看着好像还是黑市自己的摊位。
“要不要买点大米回去?”陆长征记得媳妇爱吃大米饭来着。
“不用,我有粮票。”苏茉摇头,她空间还有不少大米,而且粮食她自己也能催生,没必要买。
“我们买点肉回去,今天领了证,请大家吃点肉。”苏茉道。
主要是她也馋新鲜的肉了。
两人去卖猪肉的摊子那,割了4斤挺不错的五花肉,分成两份,一份拿回陆家,一份苏茉带回知青点。
黑市的猪肉不要票,一块六一斤,直接比供销社翻了一倍。
4斤肉共花了6.4元,陆长征掏的。
“我想在这里换点肉票和布票。”苏茉小声道。
“我这里还有10尺布票和8斤肉票,都给你,不够再换。”
苏茉算了算,加上结婚补助的16尺,布票就有26尺,做棉衣的倒是够了。肉票自己也还有3斤,加上陆长征给的,也够吃一阵子了,更何况自己空间还有不少火腿腊肉腊肠和罐头,倒也不急着换了。
要真是写稿能被选用,那以后票据应该也不怎么成问题。
“那应该够了,不换了。”
陆长征想了解一下黑市自行车和缝纫机的行情,找了个放风的问了一声。
那人看了两人一眼,招呼了个人过来,把两人带进一个不算小的屋子里。
小说《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苏茉把钱票分门别类放好,准备待会儿一起收入空间。
弄完这些,苏茉又清点起原主的其他东西,发现大部分都是穿的和用的。
两件长款的毛呢外套,几条连衣裙,几件衬衫和外套,几件毛衣,几条裤子,苏茉对布料也没什么研究,反正摸着都是很舒适很好的料子。就是内衣裤,都有四套。小皮鞋有三双,布鞋两双。
这些东西,都是原主用侨汇券在海市友谊商店买的。
还有一件的确良衬衫,原主赶时髦买的,买回去试穿了一下觉得不舒服,就没再穿过,这次也带来了。
除了穿的,还有一些头绳发卡、雪花膏、头油、香皂、眉笔这些,甚至还有一支口红。
带的东西吧,也不能说没用,但不实用是肯定的,反正不是种地能穿的。
唯一适合的,应该就是临下乡前去供销社买的那两套蓝工装和解放鞋了。这两套蓝工装被叠了随意的放在炕上,并没有收入皮箱。
原主秋收那十几天,就是那两套工装轮换着穿的。
原主带的衣服,并不适合东北这地儿。春夏秋,穿穿还行,冬天能给你冻出翔来。
来东北最需要的棉衣、棉裤、棉鞋、棉被,是一样都没有。
不过苏茉看票券堆里,有数量不少的棉花票,推测原主应该是想着到了这边再买棉花请人做的。
日用品原主也就只带了两条毛巾、一个饭盒、一个水壶和一个手电筒,什么搪瓷缸、脸盆、牙刷、牙膏之类的,都没有。
原主本来准备到这边再买,结果一直没找到时间去买。这十几天,擦洗都是借的别人的盆,口就只能用清水漱漱而已。
也不知道这么埋汰,杨素云是怎么看上的。
看到一旁有个梳妆镜,苏茉抓起照了照,当即“哦吼~~”了一声。
虽然从记忆中得知原主长的漂亮,没想到竟是这么漂亮。
弯弯的柳叶眉,多情的桃花眼,挺直秀美的小鼻子,不点而朱的樱桃嘴,典型的江南美人。皮肤又白又细腻,说是肤若凝脂也差不多,虽然干了十几天的农活,有些憔悴和暗沉,但反而更具破碎感,挺惹人怜的。
难怪杨素云一见倾心了。
呵……
男人!
苏茉原本的外貌只是清秀,而且末世为了安全,她都顶着厚厚的刘海,带着粗苯的眼镜,整个人都显得土里土气。现在陡然变成了一个大美人,她也很高兴,不免拿着镜子多看了几眼。
自我欣赏完后,苏茉把东西都一一归置好,要放空间的,如房契、存折、钱票,都先放到一边。
房契一共三张,跟后世的房产证不同,叫《土地房产所有证》,就是一页纸,写了归属人及房子的地址,也没写面积那些,然后盖了当地政府的章,落款是1951年,应该刚建国的时候变更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反正从这个所有证上,看不出是什么房子,但从原书中所知,这是三栋洋房的房契。
等以后,可值老钱了。
清点完原主的财产,苏茉便准备盘点自己的了。
再次确定了知青点没有人后,苏茉又把房门拴好。这才小手一挥,把空间里的东西都拿了出来。
瞬间,原本空旷的房间,堆满了各种东西。
之前苏茉的空间大,东西在里面,她都是按类别隔开放好,方便取用。如今空间小了好几号,所有东西都堆叠在一起,实在混乱的很。她得重新整理归类,不然以后拿东西都不方便。
苏茉忙活了快一个小时,总算把东西都盘点整理了,在空间分门别类的放好。
东西大致可分为这么几类——
首先,是粮油米面等食物。
粮:30斤装的大米,10袋;20斤装的面粉,8袋;4斤装的鸡蛋面饼,3箱;5斤装米粉,一箱半。
油:6L装的花生油,3桶半。
肉:10斤左右的某华火腿,2只;腊肠,约4斤;腊肉,约10斤;豆豉鲮鱼罐头,16罐;午餐肉罐头,9罐;红烧肉罐头,3罐。
新鲜的肉是没有的,她觉醒空间异能的时候,新鲜的肉已经很少流出来了。偶尔换到一点,她几乎都是当天就吃了解馋。
调料:酱油,3瓶;耗油,2瓶;500g的加碘精盐,13包;400g的白砂糖,3包;2斤装的老红糖,3罐;还有一大包杂七杂八的香料。
营养品:牛奶,6箱半;奶粉,8罐。
还有一些小零食,糖果小饼干之类的,不过数量都不多,苏茉就没一一清点,直接一个大袋子装了放一起。
其次,是日常用品。
羽绒被,1条;棉被,4条;床垫,1个;枕头,2个;床上四件套,3套。
毛巾,23条;牙刷,16支;牙膏,3盒;洗发水,2瓶;沐浴乳,3瓶;姨妈巾(24片装),6包半;护肤品+化妆品,若干。
充电台灯,三盏。
锅碗瓢盆、刀、小炉子等厨房用品一套,还有几个塑料桶、塑料盆、保温杯和杯子。
再次,服饰。
羽绒服,两件;运动服,十几套;保暖内衣,十数套;睡衣,几套;内衣内裤,十数条;运动鞋,六双;袜子,若干。
这些吃穿用的东西虽然不多,但都是她这些年靠售卖催生的水果蔬菜和粮食,一点点攒出来的。
然后,就是有不少书。
末世当年她14岁,正准备报考清华少年班。后来在基地稳定后,她可惜自己没上成大学,便在买东西的时候,交换了一些教科书,自学。
换书的时候,也换了一些杂书,苏茉觉得有用的,都收了起来。
在这些书中,苏茉挑出几本关于这个时代的历史书,还有一本杂书叫《穿越必备技能》,准备到时候看一下有没有什么能用的。
还有一套户外专用的太阳能蓄电池+800W的太阳能板,这是她在末世花了几年积蓄才换来的。
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只要展开太阳能板2~2.5个小时,蓄电池就能蓄满电。
在末世,她基本只用来在晚上照明,只要不是把整屋的灯都打开,蓄一次电,用一个多月是没有问题的。
除了这些,空间还有大量她收集的各种农作物的种子,她催生出来准备售卖的各种水果,以及一些乱七八糟的杂物,比如她末世用来防身的砍刀和电棍之类的。
现在空间变小了,水果几乎占了三分之二的空间,挤得满满当当的。
她得找个时间,到这里的黑市去,把这些东西都卖了。
把空间整理好,存折、房契、钱票这些都收入空间后,苏茉总算松了口气。
苏茉从小皮箱的暗格里掏出原主的手表,看了看时间,快到大家下工的时候了。便出了房门,准备趁着大家还没回来,先洗个澡。
她得好好洗个头,掉进河里后都没再洗过,总觉得有股味。
生火的事难不倒苏茉,在末世,她们这些小屁民都是烧柴的。
把水倒入锅里后,苏茉又走到菜园子里,假装在拔草,实际上在吸收这些野草的木系能量。
野草虽小,但再小也是能量。
野草在苏茉手中,以极快的速度变干枯,然后被苏茉轻轻一提,连根拔起。
很快,苏茉便把菜地里及周边的野草都拔干净了。把干枯的野草拢一拢,直接抱到厨房,当烧水的燃料给烧了。
知青点的浴室,就在厨房的角落,用土胚给垒了一个小隔间。
趁着没人,苏茉赶紧装了两桶水,到浴室好好洗了一个澡。
小说《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陆长征心情极好的把苏茉送回知青点。
“苏同志,你看,这大伙都已经等着吃我们的席了,我们这进程要不要提一提?”
苏茉瞪了他一眼。
陆长征痞痞的笑道:“是是是,都听苏同志的,苏同志说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
一切尽在不言中,陆长征知道是可以准备起来了。
“你赶紧进去,躺着再休息会儿。我趁着没下工,去帮我老娘干点活。你也多休息两天,把身体养养好,不急着去上工,秋收也快完了。”
干农活的累,谁干谁知道,反正他打小就不爱干。结婚后,他可不让她干了,反正他的津贴养她绰绰有余。
“进去吧。”陆长征催着苏茉进去休息。
他得赶紧去跟他娘商量商量,长这么大,他难得有个看对眼的,可不能委屈了她。别人有的,她必须有,别人没有的,她也得有。
陆长征已经开始在脑中盘算着结婚该置办些什么了。
72条腿什么的,他的新房基本上都有了,东西两间房都盘好了炕,炕琴什么的也早就打好了,还做了大衣橱,炕桌、凳子什么的都是齐的。
对了,还少一个梳妆台,他媳妇一看就是个爱俏的,这个必须给她备上,得尽快叫木匠打……
至于大三件,得先问问家里有没有备好票,没有他得赶紧想办法去弄,到时候直接带她进城买。
还有就是结婚证,得赶紧给部队发电报,让首长赶紧批,算了,还是打电话快一点,到时候直接去打个电话。
结婚照也要拍,不仅要拍结婚照,还要给他媳妇单独拍几张,到时候他带到部队去,想了就看看。
他现在才副营级,要正营级才能申请家属随军,他还得好好努力,让她能早日随军……
陆长征觉得自己浑身都是干劲,再催了苏茉进去休息后,脚一蹬,又一溜烟走了。
苏茉看着风风火火走了的陆长征,一阵无语。
难道这就是这个时代人的特征,做事都是风风火火的?
苏茉叹气。
她虽然想得开,但真到了这一步,还是有些彷徨的。毕竟,婚姻是人生的大事。
要不就嫁了?
这个年代的人,不都是看对眼了就可以结婚吗?既然都到了这里,那就入乡随俗呗?
不管哪个时代的眼光来看,陆长征都是个不错的结婚对象。副营级的军官,津贴肯定不低。有自己的房子,结了婚不用跟公婆同住,婚后也立马分家,也不用怕跟妯娌家长里短的有矛盾。
就连不在家这个唯一的缺点,对她来说都是优点。
房子有了,问题也解决了,实在是再好不过。
最主要的是,陆长征长得真挺对她胃口。
食色性也,她也不过是个正常的女人啊……
苏茉掩面,甩甩头,转身回了知青点。
知青点是一排5间的土坯房,中间是厨房和吃饭的地方,也是平时有人来,待客的地方。左边两间房是男知青住的,右边两间女知青住。
门口还有一片很大的菜地,种了不少青菜。厕所则在菜地的角落,是个用茅草搭成的茅草房。
整个知青点和菜地,都用竹篱笆围着圈了起来,只在前方留了一个进出的大门。
苏茉凭着记忆,找到了原主住的那间房。
这个年代的农村,很少有锁门的习惯,知青点也是这样,房门只是栓了起来,并没有上锁。
苏茉拉开门栓,推门进去。房间很大,里面盘了一条很长的炕,估计睡五六个人不是问题。现在知青不多,三个知青睡一间房,倒是十分宽敞。
苏茉这间房住的,都是跟她同一批下来的。她们来的时候赶上秋收,根本没时间去置办东西,所以房间也没有柜子之类的。
只能跟老知青借了两条凳子,找了几块木板拼成一个简易的木台,把行李先放在上面,常用的则放到炕上。
苏茉找到原主的铺盖,上面叠放着她前几天洗的衣服,想来是两个室友帮她收的。
她们刚来,都不适应,互相扶持鼓励,所以关系还不错。
原主当初匆忙下乡,并没有准备什么,铺盖也很简单。只是在炕上铺了个草席,然后在草席上铺上床单,一张夏天用的薄被,类似后世的空调被那种,连枕头都没有。
也不知原主那娇小姐是怎么忍下来的。
原主下乡的时候,是带了两个皮箱来的。两个皮箱,一个在炕上,一个在木台上,一大一小,都挂了锁。
苏茉虽然融合了原主的记忆,大致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但还是自己亲自清点一下有存在感。
最主要的,是那两本巨额存折。
看书的时候,书中并没有写具体数额,只用巨额带过。
而原主,存折和房契是苏父在她临下乡前才匆忙塞给她的。她塞进夹层后,还没来得及看人就没了,所以原主也不知道是多少钱。
苏茉真是好奇极了。
凭着记忆,苏茉在原主放在炕上的那个皮箱的暗兜里,找到两个皮箱的钥匙。
苏茉先打开大皮箱,在夹层中拿出那两本存折,忽然有点紧张。
见证历史的时刻到了,姐妹们!
两本存折,一本看着有些旧,应该是用牛皮纸制作的,表面粗纤维材料清晰可见。上面写着“活期储蓄存折”几个字,上面还有一个花纹,下方一行小字,只是有点褪色了,她没看清是什么。
50~60年代存折封面
一本比较新,橘黄色封面,上面有一段伟人语录,下面印着红色的“活期储蓄存折”几个字,在下方是黑色字体的“中国人民银行海市分行”。封底也印着了一段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的摘要。
很有这个时代的特色。
70年代存折(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苏茉先打开新的那一本,户名上写的是莫玉蓉,原主的妈妈,下方还有银行的盖章。右方是手写的记录,只有三次存入的记录,并没有支出的,每个记录后方都有记账和复核人员的盖章。
苏茉看了一下,一次是70年1月存的,一次性存了2000元;一次是70年10月存的,存了500;最后一次是71年6月存的,也是存了500元,一共3000元。
应该是原主父母这些年攒下的钱。在这个100块钱都很多的年代,这可是一笔巨款了。
苏茉又打开旧的那一本,户主写的是苏仲黎,原主的祖父。右方手写的存入支出的记录就多了,有好几页,苏茉翻了一下,最开始的存入是57年,应该是公司合营后发给资本家的股息,第一笔存入就有两万多块。
此后几年,都是只有存入的记录,但60、61、62这三年,却有多次的大笔支出。苏茉有原主的记忆,知道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原主祖父曾多次托关系从国外采购了许多粮食,捐赠给周边的贫苦百姓。
也就是这三年的劳心劳力,让苏仲黎在63年一病不起,与世长辞。当时,苏仲黎的葬礼,海市许多重要的领导都来了。
存入的记录一直到66年,前面的股息在那三年基本已经被苏仲黎取光了,存下的只有后面几年的,但也有近八万块。
八万块在这个年代什么概念,只怕比后世的八千万还多。
有这八万块做本金,在那个遍地捡钱的年代,杨素云哪怕是头猪,也能起飞吧。
苏茉的拳头硬了,对杨素云这个女主,真是一点好感都没了。
杨素云拿到存折的时候,原主的伯父可是还没出事的,这么巨额的存折,她竟然不寄回给人家,而是自己昧了下来。就算她没有原主大伯的联络方式,她爸爸也是认识原主大伯的,肯定会有。
真是旷世白莲的一家人。
曰(yue)了!
从此路转黑!
看完存折,苏茉又清点起原主的钱票来。
苏茉把钱票从两个箱子搜罗出来,数了数,一共1035块四毛。本来是1045块四毛的,看病的时候拿了10块,哦,还欠了陆长征5块钱,那就是1030块四毛。
在这个年代,算是个富婆了。
票呢,厚厚一沓,五花八门,侨汇券、工业券,粮票肉票油票蔬菜票,糖票布票鞋票棉花票等等都有,甚至还有奶粉票和手表票,只是大部分都是海市专用的,全国通用的很少。
在这个凡事都要票证的年代,没有票,有钱也花不了。
苏茉忽然有些愁,看来还是要去黑市弄点这边的票。
小说《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刘大姐一直听着,这时也笑着接口:“苏妹子说得对,既然有了就不用买了。这年头过日子还是精细着些,钱留着以后买其他东西也是一样的。”
见两人都这样说,陆长征也没再坚持,只是有些后悔给媳妇的彩礼给少了。
这时,刘大姐的同事也把手表拿过来了。
“苏妹子,这款是19钻全钢的,要125块钱和一张手表票。”刘大姐道。
陆长征正准备掏钱票,被苏茉制止了。苏茉从自己的挎包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钱票递了过去。
“这是我给你买的,我来掏钱。”
刘大姐笑眯眯的接过钱票,点清了无误后,就把手表递给苏茉。
苏茉当即就给陆长征戴上,看了看,笑道:“真好看,适合你。”
男人的手虽然粗糙,但修长匀称又骨节分明,配上这款全钢的腕表,确实很不错。
被媳妇夸赞,陆长征难得的红了耳尖,轻咳了咳,道:“你的也好看。”
刘大姐看着眼前浓情蜜意的新婚两口子,心中感叹,年轻就是好啊。
她和她家那口子,刚结婚的时候也是这样……
“军人同志,你是不是还要买另外两大件啊?”刘大姐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给供销社创造效益的机会。
“是。有自行车和缝纫机吗?”
“自行车有,飞鸽牌的,缝纫机没有,你得去市里供销社看看。”刘大姐道。
“自行车没有永久牌的吗?”陆长征皱眉,结婚还是买永久牌的意头好一点。
“哎呦,军人同志,这海市的东西,我们县很少有。不过你要去市里买缝纫机,也可以去那边碰碰运气,说不定能有。”刘大姐建议。
“行。”陆长征点头。
不行就去黑市问问,还是要永久牌的好一点。
自行车和缝纫机都是苏茉需要的东西,所以她也没说不用买。
“苏妹子,还需要什么东西吗?”
苏茉想着,到时候还需要缝被套,就要了5毛钱的棉线,挺大的一捆,估计够缝好多次了。
买棉线也是需要工业券的,5毛钱的棉线要了0.1张券。
0.1张工业券
从供销社出来,苏茉又去邮局买了几份报纸,一共花了3毛钱。
这个时候,大部分报纸是4分钱一份,《人民日报》贵一点,要5分钱。
陆长征见苏茉买那么多报纸,便问:“是买来糊墙吗?”
一般糊墙不都是去废品站买旧报纸么?难道他媳妇爱干净,所以要买新的?
但其实可以不用的,屋子里都刷了白墙,干净着呢,不用糊。
“不是。我准备给报社投稿,买报纸先学习研究一下文风。”
苏茉想了想,还是没跟陆长征说原主有“编外通讯员”证,可以有稿费这一回事。
虽然她对自己有信心,但万一她写的就是没被采用呢?还是等真的能拿到稿费了,再跟他说。
“我媳妇真厉害。”陆长征立刻就夸上了。
“我都还没写呢,你就知道我厉害?”苏茉嗔了他一眼。
“别人的媳妇报纸都读的磕磕绊绊,我的媳妇不仅读的溜,还要动笔写。这都不厉害,什么才叫厉害。”
“就你贫。”
“媳妇,还要去哪逛逛不?”
时间也三点了,如果不去哪逛,那就回去了。他想带媳妇到他们家看看,先熟悉熟悉环境。
“要不,我们去自由市场看看?”苏茉说的有些迟疑,因为陆长征又是一身军装。
陆长征:……
他媳妇怎么总想去黑市?
他虽然不排斥黑市,可是他却不想他媳妇去,一是不安全,万一哪天倒霉被抓了可就麻烦了。二,还是不安全。他媳妇这样貌,很容易被人盯上。
小说《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那是自然,为人民服务嘛,必须把服务给人民群众搞好了。”齐主任笑呵呵的。
他亲自送来,也是有目的的。
他载着这被褥溜达一圈,让别人瞅瞅质量,一些宽裕点的家庭,说不定就会到他们作坊去做棉被。
趁着秋收后娶媳妇的多,可不得替棉花铺好好拉点活做。
“哎,苏知青,你前面带路。”齐主任推着自行车对苏茉道。
“好,谢谢齐主任。”苏茉露出尴尬不失礼貌的微笑。
等苏茉和齐主任离开后,摘花生的婶子们又聊开了。
“这苏知青还挺大方,一出手就做了两床大被褥。”
“大方个啥,要是我拿了400块的彩礼,我给做三床。”有位婶子不屑。
“不止,我听赵九香说,还给买了一块上海牌的手表,要票120多块的那种。”村里八卦流传的速度,堪比后世互联网。
众婶子倒抽一口凉气。
“支书家家底够厚的啊,娶个媳妇都500往上了。”有人羡慕嫉妒。
“听反了,是苏知青给陆老三买了块上海牌的手表,不是支书家给苏知青买。”
“你这人,说话不说清楚。”
“那这苏知青的嫁妆还算体面。”
“哎,翠花,当时你老儿媳带了啥嫁妆啊?”有好事的婶子开始挑事。
李翠花娶她老儿媳的时候,彩礼给了200块钱,家里还给买了一辆自行车,她老儿媳进门的时候,带了一床新被褥和自己的衣服过来。
但那又如何,她老儿媳可是每月有28元工资的人。
“我老儿媳没带什么,带了钱票过来,说日子精细着过,以后要用了再添置。”
这就是暗讽苏茉不会过日子,就两口子,做两床被褥干什么?钱多烧的慌?
那婶子撇了撇嘴,“那没给你老儿子买个手表啥的?”
“我儿子本来就有手表,费事浪费那钱。一百多块能买多少粮食,过日子可不能这么浪费。”李翠花嘴硬。
众婶子哈哈一笑,谁不知道谁。
“听说昨天已经领证了,也不知道支书家什么时候请吃席?”
“听赵九香说是10月1号。”
“哎呦,那没两天了,怎么支书家还没点消息?难道是不准备摆席了?”
“会摆,听说还要大摆,请整个大队呢,你没看李月娥今天都请假没去上工,估计就置办东西去了。”
“整个大队请?那少说也得20桌往上,花销可不少呢。支书家家底可真厚……”
“听说家里只出粮食和青菜,其余的陆长征自己出。”
“20多桌,粮食也得吃不少,只怕全家一两个月的粮食都得造了。”
“你吃席你还能空手去?减掉礼金,自己出不了多少。”
“陆长征当兵那么久,津贴只怕攒了不少,席面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两个肉菜肯定是有的……”有婶子说着已经开始流口水了,她真好久没吃肉了。
“那必须要有吧?他好歹还军官呢。我记得翠花老儿子娶媳妇,都三个肉菜。翠花,是不?”
李翠花老儿子娶媳妇的席面,确实有三个肉菜,一个老母鸡炖蘑菇粉条,一个酸菜炖五花肉,还有萝卜焖鱼,虽然都是肉少菜多的那种,但也是很体面了。
不过她那时,只摆了十桌席面,叫的都是比较亲近的人。
李翠花点头,“是有三个肉菜,老母鸡炖蘑菇粉条,酸菜炖五花肉,萝卜焖鱼,主食吃的二合面馒头。”
这是体面的事,没什么不好承认的。
婶子们内心开始计较起来,以李月娥和李翠花爱别苗头的习惯,席面只怕不会比李翠花的差。
小说《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红旗公社发生的一切,杨素云和苏茉并不知情。
到了县城后,两人直奔邮局。苏茉是要寄信,杨素云则去给部队打电话。
“是给家里寄信吗?”杨素云问。
“嗯,给我大伯寄,我大伯在桂省的部队。”
既然都要结婚了,苏茉也不准备瞒着杨素云家里的情况,但也不会全说。毕竟,这个男人,也只认识不过两天。
“要不要给家里拍个电报,说一下结婚的事?”
“不用,我父母跟我脱离关系了。”苏茉没有多说,但该透露的信息还是透露了。
若这个男人要反悔,也没什么关系。
“别怕,有我。”杨素云偷偷握了下苏茉的手,给她安慰。
虽然早就猜到了,但真正确认又是一回事,杨素云不禁有些心疼苏茉的遭遇。
恰好这时,县革委会的人开着车从邮局门口呼啸而过,车上还有两个五花大绑胸前挂着牌子的人。
杨素云瞬间更心疼了,他不知道未来岳父岳母什么情况,但可以想象那段时间,他媳妇有多艰难。一个从小就被如珠如宝宠着的人,一夕之间整个家都散了,自己还要到遥远的地方下乡当知青。
该有多难过!
“放心,我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等风声过了,我再帮你打听情况。”杨素云小声保证。
苏茉没想到杨素云不仅没介意,还要帮她打听父母的情况,不禁朝他感激的笑了笑。
“谢谢你,陆同志。”
“你是我媳妇,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杨素云说的坚定。
这个年代,邮寄书信,本埠是4分钱,外埠是8分钱。所以邮票面值,大部分都是4分和8分的,也有少量22分、43分、52分等面值的。大面值的邮票都是用于国际信件,22分是国际航空信的邮票。
在国内,如果距离较远,就要多贴一张8分的邮票。如从黑江省寄信到桂省,则需要贴2张8分的邮票。
22分面值的邮票
52分面值的邮票
因为以后准备给各报社投稿,苏茉直接一次性买了50张8分钱的邮票,花了4元钱。然后又在邮局买了50个信封(2分钱一个),10本信纸(一毛钱一本),2瓶墨水(0.24元一瓶),加上买邮票的钱,总共花了6.48元。
杨素云打完电话出来,见苏茉买那么多信封信纸,以为苏茉是买来以后给他写信的,愉悦的伸手拿了过来,自己提着。
县里的供销社离邮局不远,杨素云把东西挂在车把手后,两人直接推着车走了过去。
“我想买些棉花,可是我的票不够,你知道哪里有自由市场吗?”苏茉小声的问。
这次先探探底,下次自己来就知道门路了。
杨素云嘴角微微抽搐,看来他媳妇也不是个乖觉的,看她这熟门熟路的样子,估计在海市没少去黑市。只是他媳妇这样貌,去黑市实在太不安全了。
“我今天穿着军装,不太方便去那个地方,你需要多少棉花?”
杨素云并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并不排斥自由市场。供销社没得卖,又赶上要用的时候,可不就得去那个地方。
苏茉算了算,报了个数:“大概要30斤吧!”
杨素云吓了一跳,他媳妇这是要干啥?她知道30斤棉花有多大吗?他今天骑的是自行车,可不是拖拉机。
“媳妇,你这是要干嘛?”
“这…那什么,结婚不是要嫁妆嘛,我想打两床被褥。”苏茉有些不好意思。
杨素云心情瞬间舒爽的不行,嘴角高高翘起,看来这桩婚事也不只是他一头热嘛,他媳妇这都开始准备嫁妆了。
“这个直接去公社定做就行。我们公社有自己的集体作坊,在里面定做,用的棉花还不需要票,按市价给钱就行。”
红旗公社有种植的棉花,每年收的棉花,都是留够了公社集体作坊用的,有多的才卖给收购站。
“这么好?”苏茉眼睛一亮,“那棉袄那些做吗?”
“这我也不清楚,我们待会儿去问问。”杨素云道,他也是前两年家里写的信上说了一嘴。
前几年新来的书记确实有两把刷子,自他来了以后,红旗公社的经济比之前可好了太多,社员们的日子也好过了许多。自他来了之后,红旗公社的大队,就再没出现闹饥荒的情况。
两人聊着,便到了供销社门口。各公社都还在秋收,进城的人较少,所以供销社里人并不多。
因为是小县城,供销社并不像海市那样,按不同的类型分供销社,而是就一个大的供销社,里面分不同类型的柜台。
苏茉先到卖日用品的柜台,对售货员大姐道:“同志,你好。麻烦给我拿2个搪瓷面盆,2个搪瓷缸,2个铁壳暖水瓶,2把牙刷,一支牙膏,一块香皂,一块肥皂,一卷卫生纸。”
那售货员大姐见苏茉报出一连串东西,愣了一下,随后笑道:“同志这是准备结婚了,来置办嫁妆?”
苏茉抿嘴微笑点头。
趁着这次有人搬东西,一次性买了,省的下次自己来买还得自己搬。
虽然她有空间,但这段时间她可是众大婶关注的焦点,能不用空间还是先不用。而且原主给人的印象就是身娇体弱,她若是忽然变成大力怪搬一大堆东西,大家肯定会觉得违和。
她刚才也看到了,供销社有竹筐卖,到时候竹筐一装,上面布一挡,人们也不知道她了买什么。
“这位军人同志就是你对象吧?两人都长得这么俊,真是十分般配。”大姐笑呵呵的夸道。
她最喜欢这种置办嫁妆的,买的东西多。她们虽然是铁饭碗,可是每个月也是有任务的,要是完成的差,可是要被主任批评的。
“那搪瓷面盆、搪瓷缸、暖水瓶,我都给你拿牡丹花喜字那款,那花色可鲜亮了,特别喜庆,最多人买这款。”大姐笑呵呵的向苏茉推荐。
“行,就听大姐的。”这年头东西都差不多,苏茉没什么特别的要求。
大姐见苏茉听了她的推荐,也很高兴,很快就把苏茉要的东西点了出来,摆了满满一柜台,然后开始报价。
“搪瓷面盆2.53元一个,两个5.06元;搪瓷缸0.98元一个,两个1.96元;铁壳暖水瓶5.4元一个,两个10.8元;牙刷0.34元一把,两把0.68元,牙膏0.36元一支,香皂0.5元一块,肥皂0.38元一块,卫生纸0.23元一卷。”
“一共19.97元,4张工业券。”大姐笑道。
【科普:工业券是1961年底发行,购买范围较广:毛巾、毛毯、毛线、手帕、电池、轴线、铁锅、铝盆、铝饭盒、搪瓷面盆、搪瓷口杯、搪瓷便盆、线手套、铁壳暖水壶、竹壳暖瓶、运动鞋,雨伞、棉胶鞋、缝衣针、缝衣线、油布雨衣、夹胶雨衣,人造棉制品,尼龙内衣裤、皮鞋、闹钟、收音机、腰带、刀剪、进口刀片、各类箱包、巧克力糖块及定量之外的香烟、茶叶、白酒等。
工业券的发放,是按工资收入比例,平均每20元工资配一张券。
购买工业品的时候,大致每5元钱,需要给一张工业券。】
【PS.这些都是作者查到的资料,如有不对,欢迎大家指正。】
苏茉利落的给了钱和票,大姐开心的把东西都给苏茉装在网兜里,两个易碎的暖水瓶则单独放。
大姐把东西装好后,直接递给杨素云,笑呵呵的继续道:“同志,还有新到的床单被面,要不要也给你拿来看看?”
“行!”苏茉点头。
之前看小说,都说供销社的售货员态度很差,看这大姐,简直就是售货员中的清流啊。苏茉简直不要太满意,要是有评分的话,一定给她十分满分。
小说《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