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王动谢秀娘是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王动”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主角:王动谢秀娘 更新:2024-05-26 04:29: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王动谢秀娘的现代都市小说《畅销巨著我在明末守边关》,由网络作家“王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王动谢秀娘是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王动”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大明国初实行里甲制,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一里十甲,每甲十户。
每里推举丁粮多者十人为里长,每人轮流担任一年,十年一周转。每甲以丁粮多少为顺序,每户在十年中轮流担任一年甲首。
这里甲制就如后世的乡镇制度,在大明国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明中叶后,地方乡绅势力兴起,里长甲首之类的职役地位日趋下降,特别是行一条鞭法后,各地里长甲首更如苦役贱役,大明地方的统治秩序慢慢崩溃。
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地方的管理上,里长甲首们还是负有重要作用,比如这地方上的田地买卖,便要由该地的里长负责监督,并由里长从州或是县衙处领来格眼契纸作为交易凭证,在买卖的推收过割后,出了问题里长也要负责。
在王动找来姜安后,听闻王动要买些荒地官田,里长有些奇怪,他道:“贤侄,老哥在这里说一句,你不是文人,不是举人,连生员也不是,按道理,你是没有赋税优免的,眼下田税很重,你买了荒地后,还要投入很多钱粮,到时便是得不偿失啊。”
姜安己经打定主意要与王家深交,所以他的话说得颇为推心置腹。
王动听了也有些感动,不过他主意己定,岂会因为姜安的几句话便打退堂鼓?他道:“世叔,我是有自己主意的,还请您行个方便。”
说着一锭约一两的银子己是轻轻地放于他的手上,姜安眼睛一亮,叹了口气,道:“也罢,都是乡邻,能帮我就帮这个忙好了。”
当下他去了州城一趟,取来契纸格眼,同行的还有一个保安州司吏,名叫祁官的。
几人沿着董房河边走了一趟,最后在离河约两里处的一个地方,又验看过王家的户帖式后,以一亩五两多的价格,以父亲王威的名义,王动买了二十亩荒地,得到了一张《崇祯八年保安州桑干里王威买地赤契》。
此外还有一张推税票:
保安州二里黄册里长姜安,今据保安州官衙卖过官地二十亩,罔字八百八十乙号土名下洪,每亩征银五分三厘,共税银一两六分整。以上一号推入本里六甲王威户解纳,存照。
崇祯八年正月初七日黄册里长姜安,押。
经管户丁:王动。
书手祁官,押。
契约与推税票都是一式两份,当王动在契约与推税票上签上自己名字时,姜安与祁官都有些惊讶地看了王动一眼,同声道:“好字!”
……
地虽然买来,不过王动暂时没时间理会,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忙。
崇祯八年正月初八日,王动带着钟调阳与韩朝等人回到了靖边堡,堡内多事,自己不可能长时间留在家内。
由于韩朝新建一队,钟调阳正好领了他原来那队兵。而舅舅钟正显,原本王动想让他到自己屯堡的,不过钟正显跟来一看,这靖边堡也太简陋了,连个堡墙都没有,他显然不愿意受这个苦,王动只得安排他到董家庄去,免不得又要备下一份厚礼。
张贵看在自己的面子上,给了钟正显一个书吏的差事,每月俸米几斗。
去董家庄时,王动还同时请求张贵将高史银调入自己堡内听用,看在王动的情面及礼物的份上,张贵同意了王动的要求,那高史银自己都不愿意独立舒服地做一墩的甲长,自己还说什么?他很是痛快地答应了王动的请求,以后高史银就留在靖边堡内听用。
不过王动现在手下军士不多,高史银显然没有独立带兵的机会,先跟在自己身边,未来慢慢说吧。
王动回到靖边堡后,很显然的新年节假日立时停止,全堡上下又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劳作中去。
首先第一重要的还是继续将四倾梁匪寨内的木料石料全部拆回来,一时间又是全堡男女一起动手,每人每天都是到四倾梁寨内去拆除木料木板石料等物。经过全堡上下的努力奋斗,到了惊蛰这天,整个四倾梁匪寨终于拆空了。
经过靖边堡众人的清洗后,全寨上下可说是清洁溜溜,干净无比,不但所有的木料石料全部拆走撬走,就是木板也不剩一块,最后的结果就是靖边堡建堡的材料终于全部充足了。
看堡内原材料堆积如山,全堡上下都是松一口气,王动也下令再买来猪羊几头,全堡上下一起庆贺两天。
庆贺完后,此时离春分也就十余天,又必需开始准备全堡上下的春耕事宜了。
首先的,有一个问题,在去年秋冬,靖边堡军户虽然疏浚了百户渠的一段,不过很显然的,现在河低渠高,需要引水。
当地一般是使用龙骨水车引水,对于王动来说,这龙骨水车一是需要每日使用专门人力,二是引来的水太少,功率太浅,王动需要一种高效率的引水工具。
他想到了后世的兰州大水车,这水车不需要人力畜力,用水流带动便可,而且引水功率极大,每日引水灌田可达三百余亩。当然,有利有弊,这种水车好是好,怕就是造价太高。
不过王动想了想,还是让齐天良与杨通二人到各地寻觅工匠了。
……
“大人,您说的兰州大水车无非是筒车一种,此物唐时便己出现,不稀奇也不难造,小的在黄河边时,便曾为当地人造过,只是耗费钱粮多些罢了。”
几日后,便有一群工匠站在王动的身旁,都是很专业的木匠泥工,分别是齐天良二人从董家庄,舜乡堡,保安州城几地招募来的。其中一个头发发白的老匠听了王动的描述后,很快站出来傲然说道。
听了老匠的话,王动有些惊讶此时大明民间科技的发达程度,他问了一声:“估计要耗费钱粮多少?”
老匠盘算了一会儿,道:“若是用于灌井的水车,一架费银不过十余两。只是这种筒车体型庞大,用料甚多,估计连材料工费计算在内,造一轮水车怕要近百两银子。”
听说要近百两银子,王动不由犹豫了一下,不过有了剿匪积财的路子后,王动对于银子的花费己不会那么吝啬,他一咬牙道:“好,就依你,你要什么花费只管与我说,不过有言在先,若是水车出了问题,我可是不给钱的。”
老匠傲然道:“大人只管放心,若是水车出了问题,老汉等分文不取。”
王动点了点头,这老匠虽然神情居傲,不过有才能的人大多如此,只要他真有能力,便是用他又如何?
想到这里,王动己是对这群工匠起了招揽之心。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经过王动的拍板决定后,这帮工匠便开始热火朝天地干起来,设计图纸,准备材料。
王动提供了他们所需的材料与人力,特别是那制做水车转轴的木料,所需要一种粗长耐磨的硬木,王动虽从四倾梁匪寨内拆了一批木料回来,不过象这种粗长的硬木却是没有,最后还是通过张贵,从舜乡堡那边买了几根粗长的老木料,花了他不少银子。
有了这种硬木,又要开始制做水车轮叶,同样需要大批的人力材料,王动调动了靖边堡的男女,只是提供老匠支配。
那老匠在制做水车的同时,同时派出了几个年轻的工匠,到百户渠河旁去选取安装水车的位置。同时沿着水车靠河一带,还需要用石料砌出一个深深的水槽,这些,仅靠那几个工匠是忙不过来的,王动都是提供人力帮忙。
在忙着建兰州大水车的同时,王动同时要求老匠抽出匠工,为自己开始造那种灌井使用的水车,暂时造五架左右。
在去年时,靖边堡曾打出第一口井“王公井”,井水寒冷清冽,清澈可鉴毛发,众人引为奇事。为保护水井,不但全井以砖井所砌,还在上面建井亭以蔽风雨,又在井旁设辘轳以便提水。
同时在去年时,堡外还打出了五口灌井,同样都是青砖结构,作为靠水渠外田地的补充。不比靖边堡内的水井,这灌井当然不可能用人力提水,必需建水车引水,而且还需要使用畜力,到时王动又要去买几头骡子了。
其实论起灌溉,最好还是修渠建池。在大明太平年节,北地一些村庄,除了水渠外,几乎每村每堡都有一个到二个水池,用于解决人畜日常用水,甚至是生活用水。
不过建渠修池用费多,工程大,就算开凿一个村庄用水的水池,有时甚至要修造几年,耗资几千两银子才能完成,而且每年的清淤淘池都不是笔小数目。
一想到这里,王动什么心思都没了,还是井灌投资小,收益大,慢慢挖井建水车吧。
……
经过努力,十余天后,这架兰州大水车终于造好,体型庞大,高达十余米,竖立在河槽边显得非常的壮观。
当这天水车开动时,河边可说是人山人海,不但靖边堡的军户们倾巢出动,就是附近的辛庄及董家庄军民都是闻风赶来观看。
在众人的屏气敛息中,几个工匠将河槽边的闸门抽开,立时水车的篾织轮叶在河水的冲击下慢慢转动起来,庞大的水车越转越快,哗哗的声响,轮叶上的竹筒不断将水倒入岸边的水渠中,河水便不断向前流去。
一片的欢呼,以老匠为首的一帮工匠都是感慨,有几人还双目含满泪花。
或许,这架兰州大水车是他们这辈子最出色的作品了。
此后,这架大水车便成为靖边堡的一个奇观,往后人谈到靖边堡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这架大水车。
……
人群中,王动自然是非常高兴,在回到堡后,他慷慨地支付了那帮工匠们的工钱,同时还流露了招揽的意思。
这群木匠都是心动,其实他们世代官匠,都没什么自由,平日里也是饥寒交迫。此次前来靖边堡做工,也算是租借,他们得到的工食银大部分都要上交,最后到自己手上便没有几文钱了。
比起王动的慷慨,靖边堡的待遇当然更让他们心动,虽然这里环境暂时还差了点,不过这又有什么?只要能吃饱穿暖,到哪里都是天堂。只是他们的户籍不在靖边堡内,要留在这里很有难度。
王动也是沉吟起来,他现在有了一批打制兵器的匠户,户籍是从舜乡堡转来的,当时是通过舜乡堡百户杜恭的关系,或许自己为了留下这批工匠,自己又要到处送礼了。
自己还是需要试试,还有眼下在靖边堡建堡的那群工匠将来同样也要留住。
……
这些时间,木匠们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建造兰州大水车上,在大水车建好后,他们主要目标便转向那几架灌井水车。
制做灌井水车的难度比大水车小得多,很快的,那五架灌井水车也是造好了。
王动看过这种灌井水车,其实算是一种改进型的龙骨水车,造价在十余两,引水后最大极限可以灌田二十余亩。
王动其实心中有一种更高效率的引水水车,那便是后世的管链水车,又称“解放式水车”,由机架、锥形齿轮、链轮、链条、圆皮钱、水管和牵引杆等组成,同样由畜力带动。
不过这种水车技术含量大,那齿轮、链轮、链条几部分就非常难造,而且需要铁料多,耗费大,还是用这种大明灌井水车慢慢引吧。
……
此时己是进入崇祯八年的二月初,后世阳历则是在三月的二十几日,春耕马上开始了。
在去年时,靖边堡军户曾有开垦荒地一千多亩,靖边堡军户五十五户,暂时每户分地二十余亩,各户以抽签决定公平。分到田地后,众军户都是感激涕零,从此他们有了自己的田地,生活便有了盼望。分了田地了,他们的根也就深深地扎在这块地方了。
而经过商议,王动,韩朝、韩仲、齐天良等几个军官暂时不分田地。
眼下靖边堡疏浚了百户渠,又建了水车,开挖了灌井,各人引水灌溉己没有问题。
在种子上,王动己是让齐天良与杨通二人去买了一批粟与高粱的种子,靖边堡错过了去年冬麦的耕种,只得在今年开春种这些杂粮了。
这粟北地称为谷子,在南方,则是将稻谷称为谷子,不过粟与高粱一样,二者都是生育期短,耐干旱,耐瘠薄,适合在春天与刚开垦的土地上播种。等到了秋天后,再种些冬小麦吧。
眼下靖边堡内有耕牛十九头,按每户军户分一头牛的话,还需再买三十几头,此时牛价略有低落,不过一头牛也还要六两多银子,再配上犁具等,怕又要花去二百多两的银子。
舜乡堡的百户杜恭几次暗示自己到他堡那家牛市行去买牛,王动打听过,原来那家牛市行是他妹夫开的,牛价也很贵,现在一头牛还要七两的银子。不过王动显然不能只考虑这贵多少的问题,想了想,他还是决定去舜乡堡那家牛市行再买一批牛回来。
此外,王动还需要买一批骡马,灌井引水需要畜力,同样的,齐天良的辎重队也需要畜力车马,随着以后靖边堡规模的扩大,这种需求还将越来越旺盛。
就在王动拿出银子,要让齐天良、杨通带些人去舜乡堡买牛买骡的时候,这时王动接到张贵派人来的紧急通知,防守官许忠俊大人,今日将来靖边堡视察。
……
在去年王动将靖边堡的屯顷文册上缴报备后,许忠俊就非常惊讶,当时就想着去靖边堡视察一下,看看王动的屯堡成果。过后由于事务繁多,一直到了今日,他才带着人前来。
他一行人浩大,除了护卫家丁外,舜乡堡佥书、管理所内屯田的副千户杜真,百户杜恭,还有董家庄管队官张贵等人都是陪伴在旁。王动带着韩朝等人,还有众多的靖边堡军户在堡外迎接许忠俊一行。
许忠俊仍是穿着一身的千户官服,腰间佩着麒麟铜牌,他骑在一匹膘肥大马上,似乎就是那日王动缴获后金军马匹中的一匹,看他似乎有些病容,不过举止仍然沉稳,眼神仍然锐利。
在王动的带领下,许忠俊等人参观了堡内的营房、粮仓、草料场、武库几处地方,看短短时间内王动就能将堡内建筑修建如此,许忠俊一行人都是点头。
看他们赞许的样子,王动等人当然也是心下自豪。
不过现在靖边堡的堡墙还没有修建,只是在南向开了一个口,未来的靖边堡,也只有南门一个出入口。
看过堡内后,许忠俊等人去董房河边看那架声名鹊起的靖边堡大水车,各人都是兴味昂然,显然对这架大水车很是好奇。
第一眼见到这高达十余米的庞大水车时,许忠俊等人都是吃了一惊,显然是被震住了。
看着那转动的水车,不断的将水引到渠边,许忠俊不断询问王动,听到这水车灌溉能力达到三百亩时,许忠俊的眼睛一亮,不过听到这水车造价达百两之多时,他的眼睛又是暗了下来。
最后他仔细观看那水车,口中不时惊叹着。
杜真,杜恭,张贵几人都是陪在许忠俊身边,他们也是听到许忠俊与王动的对话,不过不比许忠俊,他们看向王动的眼神分明露出一种奇怪的神情,显然是想:“这么贵的水车也造,这王动真是个败家子。就算他剿匪分到一些钱米财货,也经不住这样败啊。”
……
看过这水车后,王动又陪着许忠俊等人去看靖边堡那些开垦的耕地。
一行人在百户渠旁而行,田地,水渠,灌井,许忠俊一一看过,不时的点头,这王动自愿请命前来屯堡,确是很有能力,短短时间内就做出了这么多的成绩,这让许忠俊越是对王动欣赏,如果别的屯堡的屯官都有王动这么上心,那千户所内的屯田情况,将会越来越好。
他想起一事,问道:“马上就要春耕了,王动你堡内的耕牛种籽,可是充足?”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