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海岸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最强毒士,老朱直呼要冷静无删减全文

大明最强毒士,老朱直呼要冷静无删减全文

如霜长夜 著

其他类型连载

朱樉紧皱着眉头。大哥,你是真的敢说啊,也就是你了啊。“父皇,自古忠言逆耳,还请您看在大哥如此忠厚的份上……”朱樉连忙上前想要打个圆场。但是老朱在听到后面的话后,顿时丧失了最后的耐心。啪!桌案顿时被砸的嗡嗡作响。朱元璋骤然起身喊道:“你这是妇人之仁!”“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要想天下凝一!万世永固!便要行君王之法!”“身为君王!绝对不能失其势!”只有君王把握权柄,方才能得其势!君王必须要把持生杀大权,考问臣子的德行。说到这里,朱元璋缓缓拔出了身后的宝剑。凛冽的寒光,不断倒映着朱元璋的眼眸。身为君王!必须要像劈削树木一样治理国家,枝叶一旦茂盛,君王就会受到蒙蔽!君王当必须要用自己的威势,若电若雷!方才能统治臣下!朱...

主角:朱元璋朱樉   更新:2024-12-08 15:0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樉的其他类型小说《大明最强毒士,老朱直呼要冷静无删减全文》,由网络作家“如霜长夜”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朱樉紧皱着眉头。大哥,你是真的敢说啊,也就是你了啊。“父皇,自古忠言逆耳,还请您看在大哥如此忠厚的份上……”朱樉连忙上前想要打个圆场。但是老朱在听到后面的话后,顿时丧失了最后的耐心。啪!桌案顿时被砸的嗡嗡作响。朱元璋骤然起身喊道:“你这是妇人之仁!”“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要想天下凝一!万世永固!便要行君王之法!”“身为君王!绝对不能失其势!”只有君王把握权柄,方才能得其势!君王必须要把持生杀大权,考问臣子的德行。说到这里,朱元璋缓缓拔出了身后的宝剑。凛冽的寒光,不断倒映着朱元璋的眼眸。身为君王!必须要像劈削树木一样治理国家,枝叶一旦茂盛,君王就会受到蒙蔽!君王当必须要用自己的威势,若电若雷!方才能统治臣下!朱...

《大明最强毒士,老朱直呼要冷静无删减全文》精彩片段


朱樉紧皱着眉头。

大哥,你是真的敢说啊,也就是你了啊。

“父皇,自古忠言逆耳,还请您看在大哥如此忠厚的份上……”

朱樉连忙上前想要打个圆场。

但是老朱在听到后面的话后,顿时丧失了最后的耐心。

啪!

桌案顿时被砸的嗡嗡作响。

朱元璋骤然起身喊道:

“你这是妇人之仁!”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要想天下凝一!万世永固!便要行君王之法!”

“身为君王!绝对不能失其势!”

只有君王把握权柄,方才能得其势!

君王必须要把持生杀大权,考问臣子的德行。

说到这里,朱元璋缓缓拔出了身后的宝剑。

凛冽的寒光,不断倒映着朱元璋的眼眸。

身为君王!必须要像劈削树木一样治理国家,枝叶一旦茂盛,君王就会受到蒙蔽!

君王当必须要用自己的威势,若电若雷!方才能统治臣下!

朱标低垂着头。

“爹!您身为君王,一举一动都是万民的表率!”

“那些大臣们,绝对不可能将那些造反的密信放在身上!此事绝对是赤裸裸的栽赃!”

“阴谋诡计!成不了大事!权力是公器!”

“公器!绝对朱家的东西!”

“国家不走正道,就不会有人支持您!不向百姓和官员施恩,他们怎么可能爱戴您呢?”

“收手吧!爹!”

朱元璋听到了这里,望向跪在一旁的朱樉。

“老二!你有什么见解?”

朱樉从容不迫的说道。

“父皇!如今的大明很多地方,已经腐烂化脓,寻常膏药已经无法治疗。”

“若是想要彻底根治,需要割除腐肉,再辅佐猛药,方才能长出新肉。”

“如今胡惟庸已经彻底倒台,不管我们使用了什么方法,只要我们能彻底清洗朝堂,何须在意手段如何?”

“能把脓的膏药,就是好膏药,如今的局势,我们若是稍晚一步,影响只会更大!”

“儿臣认为!父皇绝对不能在此时收手!您千万不能心软!”

朱元璋眯了眯眼睛。

“不收手?难道,你想要继续杀?继续杀戮,让朝廷上百人,血流成河,直到人头滚滚?”

他头一次听见这有人让他千万不要心软,继续杀人的。

朱樉轻轻的摇了摇头。

“错了,父皇,儿臣的意思是,只杀几百人少了!”

“如今胡惟庸已经彻底做实,加强皇权刻不容缓!要做!我们就要一步到位!”

“清扫整个淮西集团!”

“清洗所有胡惟庸的朋党!两万朋党人头落地!不是有很多大臣准备了棺材了吗?”

“正好!让他们所有再把后事交代一下,我要让他们见到您就胆寒!”

朱标一听到这句话,顿时愣在了原地。

“你疯了!!老二!”

他很难想象,这样的话竟然出自自己的弟弟口中。

顿时空气当中弥漫着一股渗人的寒意。

就连朱元璋也瞠目结舌的望着朱樉。

“你可知淮西集团有多少人?”

“那可是三万多人!你知不知道,这里面有很多人,都是跟随着咱一同征伐天下的老人。”

朱樉眼神闪过一丝寒芒。

“那又如何!我等就是要告诉世人!天子之怒!伏尸万里!皇权不容亵渎!也不容任何人挑战!这就是龙之逆鳞!”

“我们就是要告诉世人!胆敢颠覆社稷!必须要付出九族的代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一切权力收归皇权,同时震慑天下,从此之后,无人敢反对您,因为反对您的人,都已经下去了。”

“同时,朝廷也彻底斩去了淮西集团错综复杂的势力,早些时日拔除!于国于民伤害都是最小的!”

朱樉心里清楚,如今朱标还有马皇后还在世,都能劝住老朱,不让其大开杀戒。

马皇后不用多说,是老朱的白月光有诸多BUFF加成。

朱标的权力在大明说是常务副皇帝都不为过。

除了他是老朱钦点的继承人。

最为关键的是,朱标和老朱全都一个班底!

这套阵容简直堪称豪华,并且老朱还这个基础上大肆扩充着朱标的东宫阵容,让大批读过书,却没有背景的人去担任太子僚属。

但是老朱和朱标两人在处理事务上,各有不同,这也是跟两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有很大的关系。

老朱擅长以雷霆手段,快刀斩乱麻。

而朱标因为长年和读书人打交道,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处理事情,宛如春风细雨。

也是因为这番作风,多次拯救过朝廷重臣,如此循环,大臣实十分爱戴他。

朱标对待自己也是非常好,可以说是照顾的无微不至。

但是这一次,朱樉绝对不能退步,若是事情到了这里停止,皇权加强将会大打折扣,而且还会后患无穷!最后自己奖励的积分也会大大缩水啊。

自己的哥哥可是没过几年活头了,亲妈也没有几年的时间了,还有那个大哥的长子朱雄英就是洪武十五年去世的。

自己的时间就和国家足球队一样。

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父皇!这次的机会,您务必要抓住!若是这次您对这些权臣心慈手软,将来他们颠覆朝廷,便既有了理由啊!”

“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大明皇权永固!”

“儿臣!恳请!父皇!清洗朋党!清洗淮西集团!”

朱元璋顿时紧皱的眉头。

如今长子朱标劝解自己适时放弃,二子劝解自己大杀四方。

自己并非是优柔寡断之人, 但是自从消灭了胡惟庸之后,自己就有些沾沾自喜,没有来得及想到下一步。

这种事情,以后绝对不能发生。

老二的话,说的有道理,绝对不能给这些人留下口实,绝对不能把问题留给朱标!

朱标性情温和,那些人全都是马背上厮杀出来的人,很有可能无法震慑他们!

一想到这里,朱元璋眼睛的杀意顿时越发的凝实了起来。

“嗯!老二言之有理!你说的对!为了大明江山永固!宁可错杀!不能错放!”

“朕!心意已决!老大!你莫要再说了!朕也是了你好!”

……


“这些年,也确实苦了你。”

说着,老朱从自己的怀里掏出了一份名单递给朱樉。

朱樉有些疑惑的看着老朱。

“父皇,这什么东西啊?”

说着,朱樉将名单展开。

“这些都是,朝中大臣还未出嫁的女儿,我给你挑了挑,选出了这些人,你看看有没有相中的。”

“若是有相中的,咱可以出面。”

“至于你和月悯的婚事,咱也和你母后商量了一下,以后月悯就跟在你母后的身边,她会拿她当亲生闺女看待。”

“当然,你也别有压力,这件事情爹帮你扛着,即便是冒天下大不为,此时也是我做主!”

“今天只要你……”

老朱话还未说完。

王月悯双眼猩红的的缓缓走了上来。

“为了皇家颜面……妾身……还请皇上赐我一袭白绫……”

老朱顿时愣在了原地,有些不知所措。

“那个……月悯……咱不是那个意思……”

朱樉拍了拍老朱的肩膀,缓缓的走到了王月悯的面前,亲自将名单撕了个粉碎。

“父皇,先前我确实对这件婚事有很大的意见。”

“因为我们之前和元朝乃是死敌,你却让我娶一个死敌的妹妹,我确实想不开!”

“那个王保保,导致了我们多少兄弟血洒疆场!我若是娶了她,那些驱除鞑虏奋勇作战的士兵如何看待我?”

“但是父皇,儿臣在前一段时间,自己也想明白了一件事。”

“是我心胸太过于狭隘了。”

“正所谓祸不及家人,而月悯只不过是一个无辜之人,很多事情她也无法做主。”

“更何况王月悯在整个大明的皇宫举目无亲,除了我,没人在乎她的死活。”

“不瞒您说,月悯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我都是看在眼里的,她的对我的好,是发自肺腑的。”

“作为他的丈夫,我怎么可能抛弃她,去选择别人呢?”

说到这里,朱樉神情一凛,眼中闪烁着不可一世的霸气。

“再说了异族之女如何?等日后我和大哥他们一同北击鞑靼!让他们重新接受我们大明的统治!”

“如此一来!谁还敢说她是异族之女!等到天下归一!以后所有人都将是大明的子民!!”

老朱顿时也是被朱樉的豪气所感染,顿时大笑道:

“哈哈哈!好!好!不愧是我朱家的血脉!有志气!说的好!”

“咱果然没有看错人,冲你这句话!我手头上有件事情,你去办理最为合适!”

……

“父皇,什么事情啊?”

朱樉有些好奇的问道。

老朱坐在旁边长叹了一口气。

“哎,樉儿,你还记得吐蕃吗?”

朱樉皱了皱眉头。

“我记得啊,洪武三年定西沈儿峪之战,大名招降了吐蕃诸部。”

老朱点了点头。

“没错,哪一年咱招降了吐蕃各部,但是最近有消息传来, 最近吐蕃各部有些蠢蠢欲动。”

“咱已经派遣了使者,想要确认一下状况。”

“但是咱还需要准备备战。”

朱樉点了点头。

“父皇!儿臣明白!若是吐蕃发生战事,我愿意前往!”

老朱顿时十分认可的拍了拍朱樉的肩膀。

“好!好!不愧是我朱家的儿郎!此次你去!一方面可作为监军,另一方面你也是代表着皇室!”

朱樉点了点头。

“不知,父皇,若是真起战事,你打算派遣谁前往?”

老朱皱了皱眉头。

“嗯……这个咱到是没有想过,怎么?你有推荐的人选?”

朱樉摆了摆手。

“推荐算不上方,只不过儿臣听说,邓愈将军当年进克河州,随后招降吐蕃诸部,想来他对那里的地形应该比较了解。”

老朱眨了眨眼睛。


他们无不担心,自己能否抵挡此次吐蕃的进攻。

关外,吐蕃扎起来大营,先锋松赞罗,望着眼前高耸的金平关和焦黑的地面。

大战还未开始,守将就采用了焦土政策,当真是狠辣啊。

这次他们攻城拔寨,十万人马全都是各大部落的精锐。

松赞罗还没有傻到让自己麾下的骑兵硬攻金平关。

很快一队队斥候,飞马来报。

“启禀将军!关上至少有一万明军驻防!关上飘着一杆邓字大旗。”

松赞罗顿时大惊。

“来者可是大明邓愈!?”

斥候连忙摇着头。

“城上是两名是非常年轻的将领,我们并不认识!”

松赞罗连忙长舒了一口气,当年邓愈进驻吐蕃的时候,其中有一伙部落的觊觎明军的财富和粮草,便想要趁着夜色偷袭。

结果三千吐蕃骑兵给邓愈三百人追杀了一夜直到天明。

邓愈这一战彻底震慑住了吐蕃各部落,所有人见到明军将领如此勇猛,再加上明军大部队还在路上,便全都选择了暂时投靠大明,接受他们的管理。

“我记得之前金平关守将并是姓孙的,他们怎么会临阵换将呢?”

这个时候一旁的青衫儒士轻声笑道:“将军,我之前早就听说金平关的守将,孙将军懦弱胆小,只不过是依靠着上面的关系,这才当上了金平关的守将。”

“我推测,此人在听到我们吐蕃十万大军降临,他怕死所以才弃关而逃。”

松赞罗大笑道:“啊哈哈哈哈!大明的将士,大部分原来都是如此软弱无能吗?”

“呵呵既然如此,这关的这两人也估计是两个软蛋罢了。”

“他们难不成以为将关外烧成焦土,就能阻挡我吐蕃勇士不成?”

一旁的青衫儒生在拱手说道:“将军,强行攻城必然会造成很大的伤亡,不如我们先劝降。”

松赞罗点了点头。

“嗯,王先生言之有理。”

说罢他扭头看向一旁的亲卫。

“拿着我的马鞭,派一个会说汉语的人去关上,告诉他们只要打开城门交出钱粮,我可以保他们荣华富贵!”

半个时辰之后。

正在守关的朱樉,听到了下方士兵有人来报。

“二皇子殿下,吐蕃派出了一名使者想要见您。”

“吐蕃的使者?有点意思,把他带上来吧,顺便去把邓镇也给我喊来。”

很快邓镇和一名肥头大耳的吐蕃使者走上前来。

在使者的手上,捧着一根还算是精致的马鞭。

按照他们部落的习俗,这马鞭就相当代表自己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代表本人,就有点类似御赐金牌。

吐蕃的使者,以他那略显生疏的汉语,高高举起手中的马鞭,眼中闪烁着轻蔑之光,直视着面前的两位将军。他的声音,虽带着异域腔调,却字字铿锵有力。

“我,土图鲁,身为吐蕃先锋大将松赞罗之使,特来传达吾主之意——请二位将军大开关门,慷慨解囊,献上钱粮,并呈上你们的忠诚之心!”

“松赞罗酋长将会在高原给两位划分土地,从此牧马放牛,自在一生。”

“两位,我们家酋长看出的条件已经非常宽容了,若是你们不同意!关下!十万吐蕃勇士踏破此关!一人不留!”

朱樉没有回答,反而是一把夺过了吐蕃使者手中的马鞭,马鞭上点缀一些黄金和不知名的骨头。

“这种破马鞭,白给我,我都不稀罕要。”


一旁的王月悯不断在为朱樉鼓着掌。

“夫君,妾身还是第一次知道,你竟然会剑法,这些年,我都不曾看你施展过。”

朱樉接过了王月悯递过来的毛巾,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今年冬天一过去,恐怕父皇就要大肆征讨吐蕃了,我这也就临时起意,现练练。”

王月悯皱了皱眉头,靠在了朱樉的怀中。

“夫君,父皇不是说,吐蕃只是有所异动吗,说不定派遣使者之后,吐蕃畏惧,就不敢造次了。”

朱樉摇了摇头。

因为在历史上,吐蕃就是杀害了使者,这才导致老朱起兵讨伐。

“吐蕃狼子野心,自从当初徐达将军和邓愈将军招降吐蕃已经过去了数年,有些人已经按耐不住了,大明必然和吐蕃有一战。”

“现在多练习一下,武艺,上了战场也好防身。”

王月悯的双眼顿时泛红了起来。

“夫君,你上了战场之后,一定要注意安全啊,若是你战场上有三长两短,我在这里举目无亲的,我也不想活了。”

朱樉连忙揉了揉王月悯的脑袋,眼中闪过一丝柔情。

“傻丫头, 能杀死我的人,还没有出生呢,你就不用担心了,倒是你,我不在的时候,给你的钱,该花就花,你之前好歹也是个郡主。”

“以后钱财方面的事情,你都不用担心了。”

……

洪武十年。

因为今年冬天朝廷赈灾十分及时,北方的很少有人被冻死。

再加上这次还是朱标太子亲自带队,这也让他的威望在民间也是变的越发的高涨。

朝廷内外,一切在老朱的管理之下也变的井然有序。

但是很快一则噩耗传来,震惊朝野。

原因就是乌斯藏(也就是今天西藏的中西部)在派使者前来明朝朝贡的时候,却在半路中遭到了吐蕃的拦路抢劫。

朱元璋听闻此事顿时是勃然大怒。

吐蕃其实早就被邓愈给收降,但如今他们在做了这样的事情之后,无疑已经宣布自己反叛了,不再将明王朝视为宗主国。

“好啊!好啊!吐蕃这是这是公然挑衅大明!”

“朕年前还派遣使者前往吐蕃,好生游说!”

“哼!这些人前脚还向朕保证,永远效忠!这次竟然敢派人来截杀上贡队伍!”

“当真以为我大明无人了吗?”

下方的邓愈连忙走了出来。

“皇上!臣当年就曾经进入过吐蕃地界!臣对那里的事情都比较了解!”

朱元璋点了点头。

“好!卫国公邓愈为征西将军,沐英为征西副将军,二皇子朱樉监军!统率明军西征吐蕃!”

满朝的文武百官顿时愣在了原地。

嗯?二皇子监军?这能行吗?

虽然当初在平定胡惟庸一案的时候,就传出来,此事的背后有朱樉在推波助澜。

或许在处理内政和摆弄朝局这方面朱樉确实有两把刷子,但是这和行军打仗可是两码事。

他若是去了,估计也就只会摆弄是非。

他们在看老朱十分坚定,便也就没多说什么。

一些长年征战的武将颇为有些担心的望着朱樉。

吐蕃位于高原之上气疫非常严重。

很多士兵在进入高原上后,便开始呼吸困难,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受得了。

这个时候一名大臣缓缓的走了出来,劝诫道:

“皇上!即便是最为强盛的大唐,也没有彻底消灭过吐蕃。”

“大唐和吐蕃由松赞干布到达磨延续两百多年。吐蕃与唐时战时和,几乎与二者存亡相始终。原因是吐蕃与唐朝争夺西域和青海地区。”


就连本应坚守岗位的守城军士,也纷纷丢弃了手中的兵刃,胡乱以泥土涂抹面容,企图融入这股逃难的洪流。

官老爷们早已不见踪影,他们失去了效忠的对象,军士们又何必再流血牺牲呢?

全城百姓,目光凝滞于那紧紧闭合的城门之后,转而望向那些如凶神般矗立的士兵,霎时间,恐慌与混乱如潮水般蔓延开来。

他们纷纷祈求着那些人能够开门放他们逃命。

“城中的士兵们!无辜的百姓们!且听我言!我乃大明王朝的二皇子,朱樉是也!金平关的守将已怯懦退缩,如今,将由我亲自接管此地!”

“保卫大明疆土,乃我大明子民的天职!自此刻起,若有谁敢擅自逃离,休怪我剑下无情,定当严惩不贷!”

“邓镇,速速将那些临阵脱逃的官员与士兵缉拿归案,将他们拖至城头,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朱樉一挥手。

邓镇便押着几十名逃兵,来到了城门口,他的亲兵摁住逃兵和官员,二话不说,照着脖颈就是一刀,血淋淋的场面瞬间让所有人安静了下来。

大部分人逃难是因为怕死,但是如今死亡就在自己面前,他们只能惊恐地连连退后。

现在这种情况,想要制止混乱杀人立威是最好的办法。

众人望着城楼上,带着一丝华贵和狠辣的朱樉。

这个时候,人群当中突然爆出一道不和谐的声音。

“你说你是二皇子殿下!你有何凭证!?”

话音刚落,一道箭矢破空而出,径直落入百姓当中,刚刚还在质疑朱樉身份的男人,此时已经中箭倒地而亡。

邓镇扔下手中还在发颤的弓箭暴喝道:“冒充皇子乃是诛九族的大罪!你们还敢质疑二皇子的身份?”

“还有谁怀疑!”

邓镇扫视着周围的百姓,所有人瞬间低下头,不敢与其对视。

“还请二皇子殿下!守护金平关!老朽愿意帮助大人守城!”

一名老者突然跪倒在地上大喊道:

没有人愿意平白无故舍弃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他们之所以慌乱就是因为主将逃跑。

如今朱樉主动站了出来,那他们也就找到了自己的主心骨。

“好!我命令所有士卒!马上规定,清点好人数上报!”

“征调城中所有男丁加固城防!”

“剩下的人!马上回家!不得随意出入!街道一律戒严!”

“我朱樉发誓!人在关在!我誓要与此关共同进退!”

朱樉高举手中宝剑,高喊道。

“谨遵二皇子号令!”

大街上的百姓齐声下跪发出震天的呐喊声,皇子都尚且能和城关同生共死,他们这些平民有什么可怕的?

朱樉和邓镇两人来到了主将府,开始研究金平关的布防图,他发现此关依托高山,两侧全都是崇山峻岭。

他们只需要挡住西侧的防线,就能拦住吐蕃的进攻。

吐蕃若是想要绕路的话,那就需要四到五天的时间,等到那个时候,后方的防线早就休整完毕了。

这个时候负责统计的亲兵走了进来。

“二皇子!邓将军!关内目前只剩下三千名守军,已经有接近两人逃掉了。”

邓镇一听嘴角露出了一抹苦笑道:

“二皇子殿下,这比我想象的还要少很多,这样一共就是一万三千守军,要面对这十万吐蕃先锋进攻这难度未免有些太大了吧?”

朱樉不断地摩挲着下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